對於 Yonah,其實我鐘情已久。早在我兩年前買 IBM R40 (使用以 Banias 為核心的 Pentium M)的時候,已經密謀投向 Yonah 的懷抱 (...敗家到這個地步)。
我一直也不欣賞 Intel 的 Netburst 架構 (用於 Pentium 4)。而 Netburst 深化管線階層的結果除了是時脈得到大副度提升外,隨之而來的就是很不濟的 IPC (Instrustion Per Clock),第一代 Pentium 4 推出時,其效率只有不足 40%。也不需要去談論那 80W 的耗電量了 (現在最高耗電量的單核心 Pentium 4 為 120W)。對比起 Banias 這個完全相反的架構 (即提高 IPC, 但時脈不可能太高),我比較愛 Banias。(註: Banias 是架構名稱,也是核心的開發代號,即 Netburst 對 Northwood。而至今的 Prescott - 最新的單核心 Pentium 4 和 Dothan - 最新的 Pentium M 也分別是 Netburst 和 Banias 架構的)
其後的一年,Intel 發展出 Hyper Threading 架構,建基於 Netburst 上,透過模擬出另一個核心來達至超過 60% 的效率 (比起同期 AMD Athlon XP,仍是很低)。比較少人理解的是,Hyper Threading 只是 Dual Core 處理器的引子。目的是加快 Multi-threading(多執行緒) 軟件的普及。而在非 Netburst 架構上,Hyper Threading 所帶來的增長是很難預計的 (可能根本沒有增長)。
不過,雙核心在 Netburst 架構上實現有很大難度 (當然現在已經克服了,所以才有 Pentium D)。而雙核心在 Banias 上則可大放異彩,在要求省電環境,可以把一顆核心關掉,以單核心運作,而即使雙核心以全速運作,耗電量和熱量也不會像 Netburst 般誇張。所以雙核心流動處理器的發展過程比 Pentium D 清晰很多。說了這麼多背景,才解釋到為何早在三年前我已經對 Yonah - Intel 首顆雙核心流動處埋器情有獨鐘。
最近,看到最新消息-Intel 已成功把 Yonah 初期的 5 W 耗電量降至 1W。當然計算方法和 Pentium 4 不同,但兩者的耗電量實在是差天共地。Yonah 製程為 65 納米,而雙核心的管理比現在 Pentium D 先進得多,一來可以共享 2 MB L2 Cache,二來兩顆核心也能在不同時脈下運作 (這是處理器的首次),以平衡耗電量和效能。Yonah 的推出日期大約為 2006 年第二季。不過,最令我傷心的是,當我2006 年 9 月 Year 3 時,Yonah 有機會被下一代的 Merom 取代了(啤......)。
話是這樣說,但作為 AMD 的 fans,比 Yonah 更早推出的 AMD Turion 64 - 64bit 雙核心流動處理器也很令我期待,其實 AMD 在流動平台一向不太著力,所以不太看好。比較有建設性的想法是希望 AMD 的作風會使 Intel 在 Yonah 加入 64 bit 支援而已。
1 則留言:
一睇個標題,仲以為Yonah係女仔添...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