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音樂」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音樂」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8月31日

Rockbox on Sansa c250

今天 HK-7 足球比賽後回家 (一度追成 2:2 平手後僅負 2:3,可惜未能迎接聯賽第二場勝仗! ),和文文聊了一陣子,便要預備一下明天替 Chris 安裝伺服器的文件。本來是要去睡的,卻忍不住想試一試把老舊的 MP3 機把玩一番。

話說之前的隨身播放器 (不是 Walkman lol) 三年多前給了媽媽聽粵曲 (當年隨筆),但是由於已經使用多年,電池和屏幕也有點老化,所以爸爸也送了新的播放器給媽媽。念舊的我當然不會隨便把它扔掉 -- 它數月來一直在我的電腦桌上。

早陣子因為媽媽要跑步保持身體健康,我也決心減掉一些脂肪。想起把一些 「跑步歌曲」 放在 Sansa 內,再等了一週買了一個套在手臂的小袋,剛好能把小巧的 Sansa 放進去。於是,它又再重投我懷抱裡。

但是電量不足的問題始終要解決,還記得當年選購這個播放器的原因正正是因為可拆除的電池,然而事隔當年,正式的店鋪已經沒有這些配件了。到外國網站和淘寶尋找,終於在 eBay 以相宜的價格購得代用電,也讓我想起一首「次文化歌曲」(順帶一提,這首歌在美國成功逃過任何侵犯版權的法律責任,即使歌手有正式銷售這類作品) 。



這天偶然再發現一個專為一眾音樂播放器而設的開源韌體 - Rockbox。在本來應該入睡的時間刷了這個韌體,除了新增支援 Micro SDHC 卡之外 (立即把 HTC Legend 內的 4GB Micro SDHC 拿出來測試,果然成功辨認),連屏幕 (因為預設是黑色背景,字體較易閱讀) 和音色也略見改善。

現在只差最後一個步驟 -- 買一對耳筒,呵呵!

2009年10月11日

Charice Pempengco

她受人注目,並不是因為參加過大型的歌唱比賽、也不是唱片公司大力宣傳,只是一位網民不捨她的歌唱天份被埋沒,而在 Youtube 上「力推」。到了近期,Youtube 煩惱的應該是 block 不盡的支持者上載媒體片段。

由於我間中也會推介一些歌手和網路片段,為免大家誤會,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她是我聽過歌唱天份最高的年青歌手。雖然比起之前提及的沙畫藝術家 Kseniya Simonova,唱歌是比較俗套了一些,但卻仍然是最原始表達感情的方法。

以下由她翻唱 Celine Dion 的經典,憑良心說,雖然未及得上 Celine Dion 幾個最精采的現場演繹版本,但我認為已經超越了 Celine Dion 當年錄製原聲的版本 -- 而這個已經夠難得的了。
Charice Pempengco - My Heart Will Go On

以下的一段是最新的單曲,以一首未曾熱播的翻唱歌作為第一首單曲,可見出版商信心十足。事實上,她也比原唱好得太多了...

Charice Pempengco - Note to God
Charice Pempengco - Note to God 另一個現場演繹版本

記得看《星光大道》時曾經有參賽者用 Mic Stand 唱快歌而被評判批評,但看著她用 Mic Stand 唱 "I Will Survive"...正
Charice Pempengco - I will Survive

繼續列舉下去已經沒有多大意思 (其實她還在各個表演場合唱過很多大歌,但真的難以一一列舉),但有一點可以留意的是,她大部份流傳的版本,結尾總是會得到全場起立鼓掌。這和香港有點分別,第一、如果你人開始紅,而又有人眼睛也紅的話,在網路上就會充斥著走音降調的現場版本和無數狠毒的評語。第二、就是香港沒有這個級數的年青歌手,連次一級的也可能沒有。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在西方,人生也是不公平的。如果當時 Susan Boyle 在 BGT 可以有超過七千萬的點擊,而 Charice 卻居然沒有一段超過一百萬? (好像是有超過一百萬的點擊,但卻因版權被刪除了),這現象似乎有點難以理解。


Charice 的出道歷程

2009年7月2日

愛情轉移

雜記一則,話說星光三班的徐佳瑩出碟了,記得她在比賽的時候已經出類拔萃的感覺,但有一次她在演唱《愛情轉移》一曲時剛好是蘇永康擔任評審,他雖然說得比較直了一點,但卻也不能否認徐佳瑩在演唱這一曲時總是久缺點甚麼。

無意間在網上找到了張懸的現場版,引證了有時「聲底」如果不配合一首歌的話,即使技巧和心思如何出色也難以感動人心。論技巧,徐佳瑩勝上不只一籌,更別去數說張懸到底有多少句歌詞是唱對的,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張懸的版本。

2009年1月25日

提前推出的賀年歌

即使現在已經是年三十晚的凌晨,根本還未到農曆年初一,而我漫長的假期也只是剛開始的階段。但是,關於這一首賀年歌在一星期之前已經熱播全港的最大流動音樂播放媒介──電話鈴聲,卻是不爭的事實。

"ポーニョ ポーニョ ポニョ さかなの子"......

好了,不要說你還不知道我在談論那一首歌,雖然以上是日文歌詞,但是現在本土最流行的日文電話鈴聲也沒有幾首吧! 而且,週遭的女生都在吟唱著,即使不懂日文的我也知道拼音了 "Ponyo Ponyo Ponyo sakana no ko"...

作為日文原唱者的「藤岡藤卷與大橋望美」,我第一次聽到他們的名字竟然還「有眼不識泰山」地以為他們只是搬出「年紀差別最大的二人組合」來做宣傳的歌唱單位。直至同學傳送了 youtube 片段給我才知道為何他們會紅遍日本及大中華。當然,在本土的六歲小妹妹何鎂沂的版本也漸漸被熱播了,就如電台 DJ 所言 ── 唱歌走音而不會被批評,是小朋友的專利。

久石讓作為官崎駿動畫的音樂製作人,兩者相輔相成的功力可謂不容置疑,在二十多年的合作後,竟然還能夠再創高峰,實在令人感動 (聽說這個主題曲的銷售情況比之前的作品都更為理想)。再者,從預告片中看來這套卡通也甚是吸引,加上「官崎駿」的大名和近期作品的口碑 (從來他的作品都是真正的老少咸宜),似乎也一定要入場欣賞了。

說了這麼多開場白,還是入正題吧!

沒錯,那曲式、節奏等都合乎作為鈴聲的條件。當我在公司第一次聽到 "Ponyo Ponyo"... 的鈴聲響起,而那位仁兄還沒有收線,我卻又再次聽到 "Ponyo Ponyo"... 的時候,心情還甚是輕鬆。然而,當數分鐘內公司響著的電話鈴聲都是同一首歌、同一個版本的話,我還很質疑大家有沒有能力分辨到底是誰的電話在響。再好聽的曲子,經常播放的話也會厭的,更何況大家播的都是那一句 "ポーニョ ポーニョ ポニョ さかなの子" 的時候。

趁著農曆年的來臨,大家可以選擇一些賀年歌作為鈴聲,留給別人一點空間吧! (明顯地,是自己轉換鈴聲速度太慢而大放闕詞..)

2009年1月9日

(遲來的) 叱吒後感

很久沒有提及關於音樂的事了,就談談今年叱吒的感受吧。由於今年的時間改早了,也竟然少有沒有全神貫注地留意賽果,很多都是事後才知道。所以當下歌手的感受、即場演繹等也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叱吒十大」方面,除了容祖兒的《跑步機上》有點「商業決定」的味道外,其他的賽果我覺得大致滿意。《跑步機上》其實沒有甚麼不好,只是我認為如果唱片公司力推《與蝶同眠》的話,《喜帖街》不會在這樣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囊括多個獎項的 (不是說第二位的《Love Song》不好,只是這首歌欠缺「爭獎」的格調)。而且總體來說,這年度的「十大」比前數年入選的作品好像削了一點...

而單從頒獎禮出發,這年度樂壇算是百花齊放,除了唱作人 (主要是方大同和王菀之) 得到了很好的成績外 (王菀之除了唱作人銀獎外也得到了女歌手銅獎,很令人高興呢),組合的呼聲也比之前為好了 (比 Twins 年代還要健康呢!) ,農夫、At 17、Rubberband 和 Mr. 都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另外值得記下的是,2008 年我認為最值得購買的唱片 - 麥浚龍的《Words Of Silence》和鄭融的《23》都沒有任何上榜作品。不過也不算出奇,反正我認為這兩張唱片出色的地方都是能夠舒服地、完整地聽罷整張唱片才入睡,也沒有一兩首歌令人特別印象深刻 (可能是鍾情單字歌名的原因? 最喜歡的兩首歌是《Words Of Silence》內的《也》和《23》內的《還》)。

2008年11月3日

嬅麗緣

中四的那一年,上課時不很專心,經常和附近的同學談天說地,就是不會聽課。有一天,和鄰座的淫殷悶得發慌,竟然背起歌名來了 -- 一人寫一首楊千嬅的歌名,直至完全寫不出來為止。那時楊千嬅才剛出道不久,我們寫著寫著,差不多把她大碟裡的歌名全寫出來了,而整過「遊戲」好像也玩了一節課 (小息的時間好像還繼續呢)

聽著這一支歌,可以說是感觸良多,來回多聽數遍,聽出來的歌名竟有三十來首 (網上流傳的有四十多首,我主要錯過了國語歌名),加上全部皆是楊千嬅的作品,聽起來很有味道。而令我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歌詞中「當有自由咬著唇走到陌路,手信就如我命途」這一句,已經足夠讓我聯想到楊千嬅在《冬天的故事》裡《私奔》這一首歌入面的一句:「窮途末路時與地球同類散步,狐狸追我而我在覓我命途」,就只因為「命途」二字 (其實音調也相近)。你可能會覺得這樣也計算在內有點牽強,然而,在我第一次在曲中聽這個詞語時,已經無誤地憶起這二字在《冬天的故事》第八首的《私奔》出現過,無論填詞人有心還是無意,我也強行算在內了,共四十五首沒有重覆、全是楊千嬅主唱的歌曲在詞中若隱若現地存在。

楊千嬅 - 嬅麗緣
作曲:陳浩賢
填詞:陳浩賢,梁志文

回望日子 愛人情史 只掛著字唱出心事
狼來了 等不到嫁衣 輸給野孩子
繁華鬧市 稀客仍然無意 對可人兒在意
淡然讓我說下去 小城失戀大事 數你未能瞬間制止

直覺未免太早 塔羅迷都真心聽過少女的祈禱
當有自由 咬著唇走到陌路 手信就如我命途

*尚有姊妹很多 縱沒愛人陪我  
 難道超齡烈女的錯  
 憑千千闕歌 遮掩的痛楚 但還是卻有發生過  
 若向左走坎坷 向右轉仍捱過 
 從二丁目道別 微笑講和 
 寒舍內無人陪熱血青年談情歌
即使我未曾又如何 (都可以揚眉為你去釋演過)*

毫無樂趣 只有茫然離去 至少友誼萬歲
讓前度處處熱吻找尋新歡蜜運 傷感真相剌穿我心

感受最後唱的歌 熱情無多 冰點愛到跌入旋渦
這個大傻對號情歌夠入座 當有淚流笑亦傻
Repeat (*)

小星星 燦爛到無人垂青 水瓶仍活得感性
未沾濕眼睛 千杯不醉抬頭讓我去看清 回頭望像泡影
失戀東京 快樂過尤如流星 煉金術難逃過閃靈
吻下來仍然未豁出談情憧景 花好到月圓散在黎明

2008年5月10日

星光二班

自從台灣回來後,很留意「星光三班」的動向,最新播出的一集是與「星光二班」一眾參賽者合歌賽,看完感覺有點怪怪的。因為我之前不怎留意「星光大道」的系列,所以其實並不知道各「學長」的實力如何。

看著二班賴銘偉的演出,不禁每次都會有點點皺眉 -- 唱得還真一般,對比起其他二班的參演者都有強烈帶著後輩的感覺,明顯是敷衍了一點。及後番查,卻竟然是冠軍級人馬! 翻看當時的錄影 (說得這麼嚴肅,其實只是在 Youtube 按來按去罷了),勉強說其他二班的成員進步得太多,讓他明顯地被比下去的感覺。卻說當時他「爆冷」得到冠軍還真的遭到網民群起聲討,現在回看,還真不無道理。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的是: 事情在時間的沖刷下,有時也可以讓「真相」更清楚。

2008年5月6日

翻版

發現收藏數年的唱片竟然有發霉的跡象,這兩天緊張得立即把楊千嬅的一堆舊唱片轉換成 MP3 檔案保存,房間活像一個翻版工場。

特別補充,Blizzard 推出 Blizzstore 網上商店,卻竟然連已經購買了正版光碟的用家也有照顧 -- 透過輸入遊戲的序號,玩家可以下載該遊戲的電子版連更新,連之後安裝原版光碟再更新的工序也省掉了。

2008年3月31日

復出

近來又有一點復出潮,劉美君和盧冠廷都是聲線比較有個性的歌手,期望能聽到他們出色的演出。在現今的樂壇,技巧和歌藝出眾的新晉歌手大有人在,所以之前「復出」的歌手我也沒有太留意。只是,劉美君和盧冠廷的聲線,總是難以取代的令人感動!

雖然口中說支持,但其實要構成買碟的衝動又還欠一點動力。在熟悉的聲線當中,又要求適度的突破。像早前劉美君翻唱陳奕迅的《大開眼戒》算是佳作,如果能在大碟中挑選四五首翻唱別人的作品,倒也不錯,以劉美君為例,派台的作品也甚有水準,算是值得期待。

P.S. 只知環保份子盧冠廷將會復出,還未知詳情。

2008年2月28日

一切由編曲開始

購買了麥浚龍的大碟,主要是坊間對這張大碟的評論都十分正面。加上他的上一張大碟《Chapel Of Dawn》的質素也甚高,所以便買下了這一張《Words Of Silence》。

聽了數遍,整張大碟的感覺十分統一,九首歌曲構成一支樂章。而當中的編曲更是大碟的靈魂,編曲豐富而不厭膩、配合歌者平淡的聲線效果極佳。尤其是全碟的歌詞都充斥著「模糊」的意境以配合作曲和編曲的風格,我相信這和當中沒有林夕有一點關係 (亦只有《吃鯨魚的人》是由黃偉文所填)。

最重要的,還是全碟意境統一,如果以這個意念來講,這張大碟比起去年我最喜愛的《What Really Matters》更加掌握到當中的奇妙。

2008年1月12日

古羅馬的鬥獸勇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沒有 MP3 的日子,當時,音效壓縮技術還未有被重視,在電腦內播放的音樂都是以無失真的 WAV 和 AIFF 儲存,每一秒鐘已經需要 1 MiB 的空間,加上當時儲存裝置並未如現在百花齊放,數 GiB 的硬碟已經是上千元的貴價玩意,所以,MIDI 格式便成為了坊間流傳的音樂檔了。

MIDI 不是把聲波數量化的儲存方法,它只是記下了用某種學器奏出特定的音符而已,所以佔用的空間極少,至於各種樂器和每個音符的音色是儲存在電腦裡面,所以其實和 MP3 這類音樂格式並不相同,例如 MIDI 不能紀錄人聲,而且使用普通音色庫和專業級音色庫在播放效果有著天壤之別 (主要分歧在於音效卡質素和音色庫的細膩度)

「古羅馬的鬥獸勇士」,是我小時候 (大概是初中吧)下載的一個 MIDI 檔案,那時使用的 IBM 電腦還只是使用 Pentium 200 MHz,但是播放 MIDI 的音效卡卻是最好的,近來才知道是因為那個 MIDI 檔案是使用 Yamaha 的 XG 格式,而不是 Windows 預設的 GS 格式,再加上我曾經以 GS 格式儲存這個檔案,所以在以後的日子才不能播放原本的效果。

而且在早年,我也找到了當時在 IBM 電腦內的 MIDI 檔案,我相信我和廠商是找到了同一個 MIDI 網站了。

2007年11月19日

風山水起

上星期五,聽著電台,祖母突然說了一句:「這首歌不錯呀,音樂很輕鬆」,就這樣,我決定買下農夫的最新大碟《風山水起》。事實是,祖母只是在手術後慢慢開始回復一點點聽覺,難得她可以聽得出「輕鬆的音樂」,也總算和農夫有點緣份。

和朋友說起,她不知道「買了農夫」是甚麼意思,是本地樂隊的悲哀,在知道了之後,她再驚訝地說:「現在還有人購買唱片嗎?」,是本地樂壇的絕望。我同意, MP3 其實來得比唱片方便,但是,以一個有正當職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買唱片是「讀書人」的表現。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之前「投資」了硬件 (擴音機和喇叭等),我也不會有這麼大買唱片的動力。可能,CD 這個軟體也要靠硬件市場才能推動。

小時候,根本沒有留意這類稍稍地下的音樂,聽的清一色是流行曲。長大後接觸多了,實在很難在藝術上對地下樂隊和古典樂器分出高下。

如果以時代曲而言,我卻更欣賞這類型歌曲的歌詞對現今文化的保存,《風山水起》內不少歌曲的填詞頗有意思,有趣抵死。如果當年林子祥的《吖嗚婆》和《愛到發燒》不會被視為地下,又為何現在 PixelToy 的《喔噢》或是 My Little Airport 的《畢業變成失業》得不到熱播。

我相信,這張專輯,在《學海無涯》和《日出而作》之間,你總會產生共鳴!

2007年10月9日

What Really Matters

一直都頗欣賞何韻詩,算是實力派和偶像派兩個極端互相融和的歌手。可是,原來我自從她的第一張大碟之後就沒有購買過她的唱片,這一次,總算是如願以償了。

對於《What Really Matters》,我不打算作評論,簡單地說,這是我本年買過最貴但又最物有所值的唱片 (我是在 2006 年買《詩情‧畫意》第一版的,而《Read My Senses...》是精選碟,對擁有王菀之所有唱片的我而言是不「抵買」的)。

以下是我對於這唱片內歌曲喜愛程度的排序 (由最喜歡開始):
01. 睡王子
02. 天然沖晒
03. 木紋
04. 螞蟻
05. 幽默感
06. 好奇心殺死貓
07. 月光寶盒
08. 大紅袍
......


自購買的那一天起,幾乎每天晚上也聽過一遍才入睡,感覺很舒服。

2007年8月21日

兩隻唱片

上星期日走進唱片店,罕有地同時買下兩張唱片: 楊千嬅的《Meridian》和張敬軒的《酷愛》。

在購入兩張新唱片前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大分別,對於張敬軒的大碟,是由多個途徑試聽下肯定動聽才下決定購買。相反,對於多年偶像楊千嬅,卻是膽顫心驚,害怕新唱片會令大眾失望,所以對於大碟內的構思和內容都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直接買下來「試聽」了。

由於這兩天空餘時間不多,所以只是隨便聽過一兩次而已。以下是初聽之後印象較深的作品:

楊千嬅: 《集體回憶》、《只談風月不談戀愛》、《別阻我開心》和《每當變幻時》
張敬軒: 《酷愛》、《追風箏的孩子》、《迷失表參道》、《男孩最痛》和《放榜》

2007年8月6日

My Cup of Tea

除了李克勤的《My Cup of Tea》,同期傅穎亦推出處女大碟《My Cup of T》,不知兩張大碟的名字原本是否一樣的呢?

原本沒有打算購買李克勤這張大碟 (因為七月已經買了王菀之的 《Read My Senses...》),不過被唱片封套所吸引 -- 初時對「可自選個別樂器演奏」還滿有期望,以為真的可隨意選擇樂器混音,當然,其實只是在每一首完整歌中選擇數個獨立的混音部份各自灌錄成不同音軌而已,例如第一首作品《紙婚》便包括有 David Garrett 的小提琴版本、李嘉齡的鋼琴版本、兩位演奏家各自的獨奏版本和弦樂四重奏的部份等等。

可惜,這一次所投放的資源明顯未能夠把這個概念做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弦樂四重奏 (Strings Quartet) 其實只是完整版中穿插的一些音節分拆開來獨立成一個音軌,如果製作單位可以多花工夫把歌曲重新以四重奏的格式編曲,相信更能嬴取新派古典樂迷的讚賞。

在自選樂器的角度方面,這張唱片是走錯了方向 -- 只重量而不重質 -- 《紙婚》和《花落誰家》各自有八個不同的音軌可選,但是例如《花落誰家》一曲連大提琴和雙簧管的伴奏部份也各佔一個選擇,當中支離破碎的感覺不言而喻,這些音軌的出現只是增加「填數」的感覺,對於整張唱片的專業程度和耐聽度也沒有幫助。

其實這張唱片的選曲已經很適合用作樂器編奏,例如《Twins》一曲的和唱版和樂器版便各自各精彩,比完整版更耐聽,可惜的是製作單位把另外三個不完整的伴奏音軌加進去,稀釋了這首一歌的吸引力。

總括而言,如果不介意雜質太多,這張唱片是物有所值的。但我個人很期待直正新派古典樂的廣東大碟的誕生。

2007年5月10日

Vincent

說起《溏心風暴》,也順帶提一提 "Vincent" 這一首歌吧。劇中林峰十分喜歡這一首歌,而在劇中這一首歌也多次出現。無獨有偶,HUMA111 的課程也有介紹這一首歌,當然,這一首也不是甚麼滄海遺珠,反而是深宵電台節目的常客了。

"Vincent" 是上一輩歌手 Don McLean 在 1971年 紀念梵高而創作的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歌曲最為人讚譽的是其語重深長的歌詞。梵高,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後印象派畫家,他的作品是在死後多年才被賞識的。去年,王菀之的《畫意》也是向梵高致敬的作品,可是卻也沒有引起廣乏的討論。

HUMA111 的教授對於 "Vincent" 一曲推崇備至,無他,只因其歌詞實在出色。對於這一首歌在劇中只擔當「情歌」一首無疑是大煞風景 (其歌詞和劇中所引用此曲時的場景毫不相關),可是,也總算提起我記下來的衝動。

引用 HUMA111 教授的口頭禪 -- YouTube 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大家可以收看坊間製作的 Vincent MV

2007年5月5日

陳易希

副題: 一分鐘漂亮

記得對陳易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他和我的一個中學同學的名字讀音相同。他進入科大,我也只看成是科大的宣傳技倆。

在科大的校園內,見過他數次,除了在他身邊的女子比較多外,也沒有甚麼反感的,反而他好像會經常出入語言中心,印象也漸漸好起來。

今天正打算睡覺,收聽電台節目,碰巧由陳易希主持《有誰共鳴》。每一天,會由不同的嘉賓主持介紹一些歌曲,連帶推薦一個慈善機構,有興趣的聽眾可以發一個空白短訊捐款五元 (不過我也只是捐過一次,因為網路供應商好像會如常收取發短訊的費用)。

這次要記下的,其實是陳易希的歌曲選擇中,有一首是比較特別的。話說我頗愛聽《宇宙無限》,主要原因是這一首勵志歌曲的節奏算是比較慢的。卻原來鄭融的《一分鐘漂亮》更加切合我的要求。節奏雖慢,卻是散發著勵志的訊息,這個化學作用的效果很好 (鄭融也控制得不錯)。

不知道為甚麼,就是酷愛這一種偏差。在球場上,我是以最慢球速攻破「門神」的紀錄保持者;在學業上,也喜愛「平地一聲雷」地發一發奮,在無關痛癢的測驗上威風一番。

2007年3月5日

翻唱

一直也想在這個題目上發揮一下,但是所涉獵的範圍太廣,所以一直也不敢動筆。然而,最後都是按捺不住,唯有獻醜獻醜吧。

首先,這裡所指的翻唱只是局限於本地收錄的作品 (即沒有演唱會版) 而言。我會分類推介一些值得留意的翻唱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

翻唱比原唱更動聽的作品:這一類作品佔了很多,除了能給予聽眾新鮮感外,其實歌曲本身和歌手的化學作用也很重要。記得曾聽過業內人士剖白,說歌曲並不一定會落在最適當的歌手上。而以下選了四首歌曲,原唱歌手有一定的認受性,但是亦未必每一首作品都是最佳演繹,翻唱者有後輩也有前輩,正好反映了這個事實。我會把所有和原唱作品不分高下的也歸入這一類,因為這表示翻唱作品已經跳出了原有的框架,也算是成功的例子。

歌名
原唱歌手
翻唱歌手
非走不可
謝霆鋒
彭羚
我這樣愛你
黎明
鄭秀文
昨遲人
許志安
林志美
誰可改變
譚詠麟
羅敏莊

原唱作品始終較好的作品:這一類的作品也佔有一定的部份,原因我認為是在於本身的原唱作品已經天衣無縫,好歌自然吸引到別人翻唱,可是歌手翻唱的時候也找不到更好的演繹技巧,結果便是有點「依樣葫蘆」,欠缺了最重要的新鮮感了。

歌名
原唱歌手
翻唱歌手
傷信
陳奕迅
杜雯惠
細水長流
蔡齡齡
梁漢文
趙學而

加入了翻唱歌手的個人風格的作品:這一類的作品最為罕見,亦很難得。因為時下的歌手的「個人風格已經不復當年。例如下列作品中李克勤只是唱腔上的分別;與黃秋生和關淑怡的包括編曲和唱腔的風格已經不多見了。

歌名
原唱歌手
翻唱歌手
習慣失戀
容祖兒
李克勤
如果你知我苦衷
周慧敏
黃耀明
幸福摩天輪
陳奕迅
黃秋生
這是愛
泰迪羅賓
關淑怡

翻唱次數頗多的作品:我認為歌曲本身也有其命格,某些歌曲的翻唱次數真的特別多,原因各異,像是以下兩首,《憑著愛》是代表著一個年代的,而《追憶》則是動人心絃的生離死別的作品,兩者的意義都非常與別不同。

歌名
原唱歌手
翻唱歌手
憑著愛
蘇芮
劉德華
張偉文
盧冠廷
張崇基,張崇德
追憶
林子祥
彭羚
夏韶聲
林一峰

最後,便要揭曉何以我忍不住要說明我對翻唱的看法。話說去年年尾李逸朗, 蔣雅文推出了一張以翻唱為主題的專輯,翻唱了一些紅極一時的作品如《少女的祈禱》、《愛的故事上集》、《每隔兩秒》和《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可能由於銷量不理想,我近期還在媒體上看到關於他們這一張大碟的一些宣傳。我對此事極為不滿,試比較一下我上述的一些翻唱作品,你便會明白他們連翻唱的資格也沒有,居然可以以此名頭推出專輯,真是令人反感。而且,這一類商業翻唱也是我所不同意的手法,就正如我沒有把《好心分手》放在上面的任何一個角落一樣。

2007年1月2日

楊千嬅 Yeah

今天,特地留在下中收聽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己經打定輸數楊千嬅和王菀之都不會獲得意料之外的獎項,收聽的出發點在於支持何韻詩能夠奪下「叱吒樂壇女歌手」的金獎。

其實上一年是非常替何韻詩不值的,因為我極為欣賞她上年的派台作品《化蝶》和《勞斯 萊斯》,相反,容祖兒近年的作品都不是我所喜愛的 (除了《華麗邂逅》)。上年何韻詩失落了金獎,還以為這年再有機會遇到足夠擊敗一眾女歌手的作品的可能性比較低。然而,本年度的《夜半敲門》和《願我可以學會放低你》卻比之前兩首更能震撼我的心靈。《願》一曲是我過去愛情路的總結,《夜》則是我對將來的期望,兩首都能擊中要害。

雖然我不太喜歡衛蘭本身,但是,無可否認,她這年派台的作品俱是上品,在眾多因素配合下 (如千嬅轉會),她可以獲得銅獎倒也不算是浪得虛名。而王菀之能夠撿到一個唱作歌手銅獎,也算是實至名歸吧 (至少我不敢說方大同和張敬軒是虛有其表的)。這麼多年,人也有點化 -- 像 Twins 和本年首度登上頒獎台的 EO2,算是對「將勤補拙」的鼓勵吧.......

最令我感動的,是可以見到千嬅上台領獎。這兩年對王菀之極之欣賞,無可避免冷落了千嬅,但是,她的新碟 《Unlimited》雖然是零宣傳,但質量卻仍能保持《電光幻影》的級數,令我眼前一亮 (亦害得我幾乎每天都要換碟...在王菀之和楊千嬅兩人的新碟間轉來轉去)。這次千嬅上台,再聽到她的一小部份佳作,已經使我明白她在我心中的地位無人可以代替。

所謂患難見真情,在本土音樂受到猛烈攻擊的情況下,見到無論前輩和後輩歌手,都能夠和諧相處。唱作後輩歌手合拍的表演、資深歌手惺惺相惜的行徑,令人感覺到無限溫暖。在歌曲的數量減少而引申的必然後果 -- 質素得到提升之後,在相互競爭加劇的同時減少你死我活式的鬥爭味道,這正正是我所期待的香港樂壇的明朗路向。

最後,我希望來年更多有質素的大碟,能夠吸引到銷量!!事實上,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要回到從前的銷量已經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倒不如把版圖縮小,像古巨基這年,只推出一隻大碟,把有質素的歌曲統統派台 (反正樂迷購買唱片都不是為了歌曲本身,除非是對音色有要求),務求博得流動樂迷 (根據唱片本身的質素來選購唱片的樂迷) 的支持才是王道。而各網民,也應該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多點以購買唱片的方式來支持本土音樂。

2006年12月19日

《花無雪》 - 泳兒

好像只是兩三年前,香港的新晉歌手還被評為沒有實力,而很多人亦指出香港年青人對於歌手的歌唱技巧毫不在乎,事隔數年,情況作了一百八十度轉變,但我認為情況仍不健康,因為太著重歌唱技巧,又忽略了藝人的應有條件 (身高,樣子等等),樂壇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有側田,也應該要有關智斌才算得上百花齊放吧。

早陣子機緣巧合下聽過泳兒的現場演繹,印象十分深刻,現今很少新人能夠表現自然而開放的聲線。泳兒的新派台作品名字是《花無雪》。我第一次收聽的版本是韓國男歌手朴孝信為劇集《對不起,我愛你》所唱出的主題曲《雪花》,而印象中也有聽過其他的版本。

網上對泳兒的演繹十分兩極化,欣賞她者大意是她能唱到高音的地方,而覺得她唱得差的人則直接地把她和中島美嘉的原唱版本作比較,認為泳兒根本無法和中島美嘉比較。諷刺的是,部份人在聽過德永英明的版本後,甚至認為中島美嘉拍馬也追不上......

無可否認,就以上提及的五個版本而言,泳兒的演繹明顯有點距離,但是,我認為有一半的問題出在粵語上,廣東話明顯不能和這首歌的曲調好好配合。單就泳兒的演繹而言,個人認為是可以接愛的,不過,如果她能放輕一點便更好了。

在我而言,單就「為何你令我活到仲夏仍像秋冬 別了依舊後患無窮」這句高音的部份,德永英明唱得比中島美嘉更為自然 (中島美嘉唱這句也略嫌用力),而五個版本中,亦只有德永英明和蔡淳佳兩人能夠把這句渾然天成地演繹出來。朴孝信聲線太沙,出來的效果不好,而泳兒則太用力了。而就整體而言,德永英明的感情拿捏得非常準確,但蔡淳佳的呼吸則比德永英明自然得多,不過她的音調又比中島美嘉遜色了一點。而所有版本中我最喜歡的,則是韓雪的版本,以上所提及的瑕疵在這個版本也沒有出現。

早前貼過一篇「一曲八唱」的文章 (那是張學友的《李香蘭》,由於技術問題,這個 post 已經不復存在了,有時間再重 post 一次吧),這首歌更為厲害,短短三年,一共有七個版本,共四種語言:

2003年10月 日本 中島美嘉 雪の華 (雪花)
2004年10月 中國 韓雪 飄雪
2004年12月 韓國 박효신 (朴孝信) 눈의꽃 (雪花)
2004年12月 韓國서영은 (徐英恩) 눈의꽃 (雪花)
2005年12月 新加坡蔡淳佳 對不起,我愛你
2006年8月 日本德永英明 雪の華 (雪花)
2006年12月 香港泳兒 花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