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待客之道

在轉用了 3 電訊之後的兩個月,突然收到 One2Free 的來信,信中指出由於我終止合約,要繳付 $500 手續費。

經過多番擾攘,最後 3 提出了解決方案: 我先繼續履行 One2Free 的合約,直至完成後才繼續這一邊的合約。可是,One2Free 那邊的合約原來還剩下很久,這個方法行不通。最後,我唯有毀掉 3 這一邊的合約 (因為這一邊的「手續費」)較便宜。

雖然我不認為我需要賠償,因為 3 在沒有經過我同意便終止了 One2Free 的合約。但是這種交涉實在非常令人困擾,加上 3 這一邊的服務態度比較正面,服務員都肯主動提出解決方法,即使是致電到普通的客戶服務中心,那邊的職員也很用心地找出負責我這個個案的同事。

相反,One2Free 這邊的態度便差很多了,把所有責任都推到 3 的身上,而且亦沒有提出積極的解決辦法 (畢竟,電訊公司都是要做生意而不是收罰款的麻),而服務態度也很差。直至我正式終止了 3 那邊的合約而到 One2Free 的門市要求繼續履行合約後的一星期,我致電 One2Free 的熱線,接線生居然向我說:「我們這一邊的系統查不到有關的紀錄,你應該記著門市幫你做這個手續的同事的姓名和職員編號方便日後追查呢!」事實是,我已經記下了那位門市職員的姓,可是接線卻沒有繼續跟進的意思...而且,她這樣說也明顯表示了「那不關我的事,只是你提供的資料不夠」的意思,亦沒有把我轉駁至能夠查了相關資料的部門,這些剛剛都是 3 那邊有做的 (我也只是提供了跟進我這個個案的職員的姓氏,接線生找了一會兒也找不到,便要我由頭說一次情況,讓她可以接駁至相關的部門,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是也讓人有被尊重的感覺)

中秋

差不多在上星期開始已經期待著這個中秋節的來臨,在全職工作裡,連提早兩小時下班的「員工福利」也要這樣引頸以待了。

因為媽媽要忙著幫忙妹妹店舖的事宜,今天沒有空做飯,便吩咐我「食自己」了。說得上是我國傳統的家庭日,我也不寄望能夠約到朋友吃飯,直至作晚和 Vinna 順帶提起,才知道這天原來有活動呢!

雖說只是提出兩小時下班,但整天都十分 Holiday Mood,直至臨離開公司時才發現有一個重要的電郵還未回覆,最後四時三十分才離開公司。到了爸爸的辦公室拿回數碼相機,卻沒有準備心情應酬他的同事,以後他們可能以為我爸爸生了一個書呆子呢!

原定是到 Jason 家打邊爐和 Wii 的活動計劃,最後卻是外賣 Pizza + Wii + 麻將! 打完四圈後已經是十二時許了,本來打算乘巴士離開,卻發現遲了一步。最後便回到他的家附近的「海濱長廊」散步去了。在那裡少說也有數百年輕人三五成群的各自玩樂,雖然仍見到很多「煲蠟」後不顧而去的人遺下來的廢物,慶幸有公德心的人還不少 (有公德心不等於守法 XDDD)。沿途看見很多人在欄杆上跳來跳去,雖然我們也很想跨過欄杆,但礙於服飾和年齡所限,最後只有胡子勉強成功「爬」過。看著這群大多數在中三以下的年輕人的行為和言語,很難不感懷身世起來...年輕的日子逝去得太快太遠了。這一群年輕人雖然凌晨時份還在街上遊蕩,但是應該算是比較「乖」的一群了,起碼煙酒也不多見,也不是滿口粗言穢語那種。

不知是天文台預測錯誤還是天公突然做美,這個中秋節的月亮清晰可見,可惜我因為天氣報告而沒有帶備腳架和相機,否則便可以測試一下 D40X 的威力了。

2007年9月19日

AMD Phenom X3

已經發覺在這個月份以電腦為主題的文章太多,本來打算多寫其他的文章,而且很多未來的電腦硬件已經準備就緒,誰不知「人算不如天算」,AMD 突然在今天宣佈會在 2008 年第一季推出三核心處理器,雖然這個新成員暫時還未有正式名字,但是在未來數月 AMD 主攻桌面用的 Phenom X4 和 Phenom X2 推出在即,估計 "Phenom X3" 應該錯不了。

先說一些背景資料,Phenom X4 (開發代號 Agena) 與 Phenom X2 (開發代號 Kuma)同是 AMD Stars 系列處理器的頭炮 (所謂 Stars 系列,其實只是以星星的名字作為開發代號而已),採用伺服器用的 Barcelona 核心作藍本 (顧名思義,Barcelona 其實是屬於上一代的 Cities 處理器)。Phenom X4 在本年底推出初期的時脈定在 2.0 至 2.4 GHz 之間,技術上有比 Intel Core 2 Quad 進步的地方,例如採用原生四核心設計和內建記憶體控制器等。而 Phenom X3 應該是透過關掉 Phenom X4 的其中一個核心達成的。

其實早於雙核心推出的時候,坊間電腦雜誌已經有測試三核心的情況,以一顆單核心和一顆雙核心的處理器組成地電腦在 Windows XP 平台上正常運行,可以相信三核心在軟件層面上是沒有影響的。大部份人所質疑的,是定位的問題,我認為三核心處理器並不一定沒有生存空間,可以預見,三核心的價位會比四核心的為低,但是相比雙核心處理器的邊際利潤應該較高,重點是,因為軟件對多核心的支援度不足關係,現時三核心的處理器在運作時未必比四核心的慢。如果推廣做得好的話,可能會創出一個新市場。

而我,則比較留意它的用電量 (還未有公布),如果它可以做到低電版的 Phenom X2 的45W 的話,我應該會考慮讓它作為新伺服器的處理器,它亦可以打進高效能的 HTPC 市場。

2007年9月16日

悠閒週末

這個週末算是近期最悠閒的日子;雖說是五天工作週的職位,但是週末的活動大多都是滿有計劃的準備,反而比上班更像上班......

所以在星期五替淫殷解決燒碟問題的時候已經沒之前的心急,在深水埗吃飯的時候看完電視劇才離開。不過最厲害的還是不斷專注地看著整個燒碟的過程,真的很久沒有這個閒情。

星期六更加悠閒,十一時許被爸爸和馬炳的電話吵醒了 (他們同時打來,所以怪不了誰...),碰巧 Bobby 約午餐,難得「早起」的我便到了黃大仙了。原來他隨後要和「大陸同事」到馬場,他這位同事很健談,本來我也想和他們一起去湊熱鬧,可以因為約了五時踢波,便沒有去了。

在 Bobby 離開後,和 +0 在下午一時至四時的時間居然花在百佳、大眾和圖書館,每個地方都逛了一個小時左右,都不知道是她有病還是我有病了。不管如何,總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閒」。雖然在大眾有很多東西想買,但最後卻買了一本叫《傳說》的科幻小說,由陳楚楓所著,因為這是除倪匡以外第一半被數頁紙所吸引的小說 (可能是對於這類小說太饑渴吧)。

回到家中,換了球衣便離家了,久久未有在睦鄰街踢波,甚是過癮,可是球場的照明系統居然在八時許壞掉了,只剩下三成左右的燈光,我們便離開了。回家無無聊聊地上網便已經凌四時了。

星期日是妹妹店舖正式開張的日子,可惜我太貪睡,沒有一早到達幫忙,真不算是一個好哥哥。不過看她的生意也不算想像中冷清,算是有點安心吧......

2007年9月15日

Ubuntu 下的中文字型

終於在 Ubuntu 成功安裝了一個中文字型,其實只要花數分鐘在 Goggle 和 Ubuntu 的 forum 下搜尋一下,事情一點也不複雜。

設定過後,才留意到巧合地我也是參考其他 blogger 的 blog。直接貼出來比較方便吧!

安裝字型和設定 Firefox: 空中的人形醫生
在 Firefox 下使用特定字型觀看 UTF-8 的網頁: Cornelius's Blog

我自己只是安裝了文鼎PL新宋,由於我使用英文作為用戶介面的預設語言,所以不用設定。但是我也把 Font Rendering 更改成 Subpixel Smoothing,讓字型看起來比較清𥇦。

退步

俗語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數天,我發覺自己不只是停濟不前,而是在漸漸退步了,而情況在這一天尤為明顯...

首先在上班的時候多次犯下愚蠢的錯誤,上午在遷移 boot from SAN 的伺服器的時候,把 C: 磁碟機複製至第二台儲存系統後,居然沒有留意更改唯讀的狀態,測試了整個上午也發現不到這個簡單的問題,最後更加放棄了,直至下午再次在別的伺服器上面對同樣問題才醒覺需要把 C: 設定在「讀寫」模式。中途被 SAN switch 的問題困擾了許久,面對訊號燈異常的閃動,居然呆呆坐了數十分鐘,最後只是簡單一個「重新啟動」的動作已經可以解決了,卻想不起我發呆的時候想做甚麼。

最後在 Cluster Service 上的 dependency 問題更加是胡亂設定,在六時後還要故作「永不放棄」的態度埋頭苦幹著,直至凌晨時份冷靜下來,才發現根本是自己的設定有邏輯上的錯誤,不能成功是顯而易見的......

最低能的莫過於替淫殷解決燒碟機能讀不能寫的問題,經數天之前多番測試後 (前文), 明明己經準備好次輪的做法: 帶同他的燒碟機回家測試發現操作正常,而且因為早前在 jumper setting 上出錯,所以可以把燒碟機設定在 slave 再試一次,另外亦成功把燒碟機的韌體更新。做了這些動作,對於能夠成功只是一半一半,而在昨晚仍然清醒地預備好另一條 IDE 傳輸線。

到了這天到達他的宿舍 (連保安員也認得我不是住客了...),在連番測試後仍然失敗,卻沒有提出更換傳輸線再試一次便和他一同到「黃金」購買 SATA 的燒碟機了。順帶一提,和他在餐廳裡吃著晚餐直至看完電視劇才離開,那種感覺悠閒得令人心曠神怡。直至拆開包裝在想起燒碟機是不會提供 SATA 接線的,而且也沒有預備新型的電源轉插,只要我在前一晚預備好的話,便不用這麼苦惱。而最嚴重的,還是在購買了新的燒碟機後我才提出更換傳輸線作測試,最後證實是只傳輸的問題,雖然最後爸爸認購了燒碟機,但卻折騰了數個晚上。

2007年9月14日

Blubuntu

Warning: This is an intensive comments made to my latest DIY task. The coming lines are a glossary of major terms used in this passage. Professionals may directly jumped to the content (or skip the whole passage XD)

Glossary:
1) Ubuntu: A distribution of Linux focused on human beings(in simple words, it tries to be more user-friendly)
2) Compiz Fusion: A desktop manager which provides most Linux distributions with visual effects of beyond-Vista quality.
3) Live CD: Ubuntu can be run by booting the CD directly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 on the hard drives. Installation on hard drive is made by clicking the "Install" button on the desktop after loading the Live CD.
4) Wine: A Linux software which allows Windows-based application to be run on Linux.

Hardware Platform: IBM Thinkpad R40
Operating System: Ubuntu 7.04 Feisty Faw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y friend "circle" 's demo on Compiz Fusion, I have successfully installed Ubuntu 7.04 on my laptop IBM Thinkpad R40.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and customization went smoothly on this piece of "outdated" hardware.

First of all, I was very much amazed by the driver installation process provided by this small piece of Live CD. It automatically loaded all the required drivers including the trackpoint, trackpad, audio device, non-standard keyboard and even an PCIMCIA wireless NIC car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experienced such a painless operating system installation with all hardware configured correctly.

However, I does not like the default theme, it's too bright for me. I tried switching to "Freespire 2.0", however the slow KDE made me switched back to Ubuntu. Luckily, there is a unofficial Blubuntu project which dresses Ubuntu with a blue theme. Now, I have the login screen, icon set and OpenOffice splash screen in blue (Hints: After replacing /usr/lib/openoffice/program/openintro_ubuntu.bmp and openabout_ubuntu.bmp with bitmaps of your choice, I recommend performing a "chmod 444" command on both files, otherwise the bitmaps will be reverted by system default ones).

After a bunch of configuration steps done on my ATI Radeon M6 chipset, I found that all I have to do is pointing my mouse to "System"-->"Preference"-->"Desktop Effects" and turn on some basic effects without the needs of modifying any config file. This reduced much of the configuration work, provided that the chipset is not supposed to be capable of running rich Compiz Fusion effects like "Workspace on a cube". I am looking forward for the next Ubuntu distribution "Gutsy Gibbon", in which Compiz Fusion is enabled by default.

Another piece of hints worth mentioning is the SCIM functionality under English-only environment. The one line command "im-switch -s scim_xim -z default" will get the job done (just run sudo apt-get install im-switch if the package is not installed). Now I can type Chinese characters in a English platform (I didn't install any language pack other then English), although the font is a bit ugly. Hope somebody can comment on how to change the fonts used by Chinese characters.

I have to customize the applications. I would spend more time working on it in the future. As far as I go along with Ubuntu, my impression on this distribution is the highest among all operating systems I have ever used on my personal computers (Windows 95 to Windows Vista, Mandriva family, Fedora family, etc). The next task would be a UDP networked Starcraft game over VPN with Wine emulation. I can now run Starcraft without difficulty on Wine, the coming step is to configure the VPN connector.

I am not going to provide any links on the above topics.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 learn more by googling the topics (like Ubuntu, Compiz Fusion ...) yourself.

2007年9月8日

撞到正

昨晚連同 Iris、Bobby 與 Kimmi 吃飯,算是近年罕見的組合。回家途中致電淫殷吹水,卻知道他在宿舍的電腦不能成功燒碟,趁著星期五有空便順道約他吃飯和整電腦。

為了要遷就他的上課時間,差不多七時半在到達南山村,卻原來他根本沒有上課,還要陪他購買迎新營的用品。餓得頭昏腦漲之際終於可以坐在「新南山餐廳」裡吃晚飯,餐廳裡還播放著《爸爸閉翳》的大結局。

說來也很奇怪,雖然這間食店只是「茶餐廳」的格局,可是裝潢和旺角的新式餐廳不相伯仲,一點也不老套。而且食物的水準亦相當高,比很多所謂的「高級餐廳」更加色、香、味俱全。在這條七十年代尾建成的公共屋村裡 (參考資料: http://www.hk-place.com/),每一間食肆都有臥虎藏龍的氣派。回想起科大餐廳的質素,我愈來愈想不起到底我在宿舍的膳食是如何解決的。

九時三十分抵達他的宿舍,幸運地沒有被保安員查問便混了進去。房間的結構好像和理工大學差不多,本來打算弄妥燒碟的問題便四周遊覽一下,可惜卻沒有機會。加上上班的疲倦心情所影響,在離開的時候寧可趕乘尾班地鐵也不選擇「屈蛇」,我後來回想也覺得感慨。

在燒錄光碟的時候,程式會出現 DMA 上的 CRC 檢查錯誤引致燒錄失敗。這個問題其實在燒碟的眾多問題算是比較常見的。可是這次情況卻有些特別,試過比較常見的方法,甚至把底板的 BIOS 也升級了仍然行不通。唯有仔細在網上搜索一番,當中提及如果是使用外接 IDE 晶片的話,便可能需要把燒碟機接駁至 Slave 位置,可是這個方法卻仍然解決不到他的問題。幾經查證,相信是使用中的 LG H10N 和 Gigabyte 965P-S3 底板上的 JMicron IDE 晶片互不兼容所致,暫時還未找到解決辦法。

在數年以前 (比 Windows ME 更早的年代),軟件和硬件兩個範疇的不兼容情況算是老生常談,可是,隨著軟硬件廠商的努力,這些情況已經減少了許多,而且很多問題都能透過升級 BIOS 或 Driver 解決得到。像這一次般「撞到正」的問題連我也已經久違了。

雖然最壞的情況只不過是多花二百元買另一個燒碟機,但是作為一個 DIYer,我當然希望找到最終的解決辦法。雖然,我算是一個比較容易放棄的 DIYer。

2007年9月4日

Update Patch 1.10b

買了額外 2 GiB 的記憶體,組成一部有 4 GiB 記憶體的電腦。本來 32位元的作業系統最多剛剛好能夠辨認 4 GiB 記憶體,可是 Windows XP 因為本身分頁檔案也佔用這個限制的原因而不能完全使用 4 GiB 的實體記憶體 (坊間很多人認為是 32位元操作系統的限制,其實是錯的,只是 Windows 的限制) 本來打算看看在 32bit 的 Windows XP 下嘗試調整一下設定看看有沒有大問題 (只要關閉分頁檔案便可以了),可是卻連 Windows XP 也入不了 (硬體調整幅度過大)......

算吧,唯有試用 Windows Vista Ultimate x64 Edition。可是,用了兩天已經嚴重不習慣,介面雖然是多了一些有用的資料,可是沒用的東西同樣多了,而且運作起來也不暢順 (Core 2 Duo 6600 @ 2.4 GHz + 4 GB RAM + 7600GT 也只有 5.2 分的 Windows Experience Index,看到後幾乎想哭出來...),便決定刪除了這個可憐的 Vista。那個所謂的 Aero 介面,除了被指抄襲 Mac OS X 的 10.5 更新外 [youtube link],也比不上 Compiz Fusion 的華麗 (另外,[youtube link] 介紹了如何把 Compiz Fusion 調整成 Vista Aero 的外觀,當中可以參透 Compiz Fusion 設定之豐富)。

阿圈最近的 Blog 吸引,在 IBM R40 上安裝 Ubuntu + Compiz Fusion,可是顯示卡的對應問題複雜,雖然硬體上應該兼容,可是軟體卻辨認成流動版本,在安裝 Compiz 時可參考的設定不多,只能個別測試,似乎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 (很多時候,連 X-Windows 也不能進入)......

近期也又有打算吧家中的 server 換成 Linux 環境 (這個打算已經有六七次了...),可是卻希望等待 AMD Phenom X2 GE 系列的推出才一次過作轉變 -- 作為 AMD Athlon64 X2 的後繼核心,AMD Phenom 系列才是 Intel Core 2 Duo 的最大敵人 (只是過了這麼久才出現而已...)。如果以原生四核心設計來談,Intel 也不比 AMD 早了多少 (現在的 Core 2 Quad 不是原生的四核心設計,只是把兩顆雙核放在一個封裝入面而已,Intel 也還未有原生四核心的處理器推出),加上 AM2+ 和 HyperTransport 3.0 等技術,相信現在的 Core 2 Quad 也只是以卵擊石而已。Phenom 當中以 GE 系列最為省電,雙核心的 Phenom X2 GE 的 TDP 只需 45W,加上 AMD 一向在閒置耗電上有領先的地位,實在很令人期待,可是這一等怕要等到 2008 年四、五月才有望在港出售。可能會在這之前已經轉用了 Linux 來架設 Server 了。還可以考慮在妹妹的店舖裡放置這台 server 避免嘈音,要做的事可多著呢!

Update Patch 1.10a

這陣子有不少事值得記下,唯有再以集合方式處理。

首先是和電腦事項無關的東西,九月一日的星期六那天到了 Miss Hau 老師探訪,可惜事有巧合,樂樂在前一天才第一次上幼兒班看來並不愉快,在那天他居然以為我們是幼兒班的老師來「拐帶」他上課而嚇得哭過不停,兩歲的他卻不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是教師......

傍晚到了順利球場踢波,隨後抵達石古龍道五人足球場,在餘下的一小時許踢得非常痛快,主要是在五人場迎頂了一個入球,爽。一星期 (只有) 一次的劇烈運動,換來的是星期一上班時的酸軟身軀。

星期日替妹妹修理店子裡的電腦,問題是她不懂在安裝了 Fedora 7 版的 Linux 上開啟 PPPoE 連線上網。其實我也不懂,試了很多方法,直至開始懷疑是 Linux 的問題,才發現根本是妹妹提供登入名稱錯誤,而且連密碼也是錯的,害我白弄了大半天,還不能罵她,真無奈。

這學年的開學日是在九月三日,第一次和開學日永久脫離關係,感覺不太好,因為地鐵比前兩個月更加擠迫......雖然感慨是有一點點,但是,這個日子總會來臨的,還是省些力氣向前望更加實際。可是,事與願違,本來打算正式和「學生」脫離關係,可是骨子裡卻很希望能夠繼續替別人補習,表面上是作育英才,其實是想繼續呼吸學生的氣息 (有點變態的感覺)。

2007年9月1日

記憶體 32 位元定址限制

早陣子記憶體價格下跌了不少,引發了小規模的升級潮。現時 2 GiB 已經是入門電腦的基本要求,很多專業用途如程式編寫、圖像製作、影片剪接都慢慢由 4 GiB 記憶體開始起步。

致電主機板廠商詢問我的型號對 4 GiB 記憶體的支援情況,得到的答案是:「只可以使用 3 GB 多一點點,因為你使用的是 32bit 作業系統麻。」這種停留於世俗討論區的回答出自主機板技術人員之口實在令人奇怪。

事實上,所謂 32bit 記憶體定址,意思是使用了 32 個「位元 (bit)」來儲存記憶體地址,而每一個「地址」代表了一個 byte 的資料,於是可用的「地址」便有 2 的 32 次方即 4 gigabyte 的記憶體了。所以,不論是 32bit 的處理器和作業系統都應該能夠支援至 4GB 的記憶體的。

但是為甚麼使用上又有問題呢? 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其一是主機板的設計參差,通常可以透過升級 BIOS 解決。其二是 Windows XP 本身的問題,它使用一個叫做「分頁檔案」的技術,把硬碟部份空間當成 RAM 使用,由於這些「虛擬記憶體」本身也佔用定址,所以便出現不能辨認全部實體 4GiB 的情況了。

其實,除了轉用 64 位元作業系統以外,業界也有不錯的解決辦法,就是沿用以久的 Intel PA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可是卻只有 Windows 2000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等作業系統才支援。明顯,不論軟硬兩方面的廠商都希望強行加速 x86-64 (x86 是現今民用處理器指令集的名字) 的推行呢!

順帶一提,如果你是 Linux 用者,應該問題不大,首先, Linux 應該能成功辨認 4 GB 的 RAM,其次,轉用 64 bit 也沒有 Windows 般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