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記憶體價格下跌了不少,引發了小規模的升級潮。現時 2 GiB 已經是入門電腦的基本要求,很多專業用途如程式編寫、圖像製作、影片剪接都慢慢由 4 GiB 記憶體開始起步。
致電主機板廠商詢問我的型號對 4 GiB 記憶體的支援情況,得到的答案是:「只可以使用 3 GB 多一點點,因為你使用的是 32bit 作業系統麻。」這種停留於世俗討論區的回答出自主機板技術人員之口實在令人奇怪。
事實上,所謂 32bit 記憶體定址,意思是使用了 32 個「位元 (bit)」來儲存記憶體地址,而每一個「地址」代表了一個 byte 的資料,於是可用的「地址」便有 2 的 32 次方即 4 gigabyte 的記憶體了。所以,不論是 32bit 的處理器和作業系統都應該能夠支援至 4GB 的記憶體的。
但是為甚麼使用上又有問題呢? 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其一是主機板的設計參差,通常可以透過升級 BIOS 解決。其二是 Windows XP 本身的問題,它使用一個叫做「分頁檔案」的技術,把硬碟部份空間當成 RAM 使用,由於這些「虛擬記憶體」本身也佔用定址,所以便出現不能辨認全部實體 4GiB 的情況了。
其實,除了轉用 64 位元作業系統以外,業界也有不錯的解決辦法,就是沿用以久的 Intel PA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可是卻只有 Windows 2000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等作業系統才支援。明顯,不論軟硬兩方面的廠商都希望強行加速 x86-64 (x86 是現今民用處理器指令集的名字) 的推行呢!
順帶一提,如果你是 Linux 用者,應該問題不大,首先, Linux 應該能成功辨認 4 GB 的 RAM,其次,轉用 64 bit 也沒有 Windows 般困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