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0日

Quorum and Exchange

在大學的時代,Quorum 是會議的最少法定人數,所以上莊 AGM 時最害怕有人提出「數 Quorum」,記得那一次上莊提出要「數 Quorum」後,我們隨即在凌晨三時致電認識的會員來幫忙「湊數」,之後被上莊反問「數 Quorum 的意義在哪裡?」,當時我們並沒有仔細想,事後才發現我們的做法其實很是可笑。

Exchange 對大學生應該不陌生,我也在 Exchange 和上莊之間作出了選擇,這中間雖然沒有必然性,但是上莊後我知道我會變本加厲地「荒廢學業」,所以在要從兩者作出取捨,這中間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選錯,也無從得知,到現在為止,這個選擇看來也不算太差?

這兩個星期都在「忙」著研究 Exchange (E-mail server),連 Blog 也沒有時間更新。其實與其說是「忙」著,說成「閒」著比較貼切,因為不是趕著甚麼大生意,這個只是所謂給予「新同事」的「自學課程」。

詳細來說,我是要建立一個 demo,使用 A 和 B 兩台電腦建立一個 exchange cluster,透過軟件來 replicate 至 exchange server C 上,如是者,假設 A 或 B 當掉,cluster service 會負責維持服務正常 (假設 A 當掉,B會自動負起工作),而當 A 和 B 同時發生問題,軟件便會命令伺服器 C 繼續維持 exchange 服務,而以上過程「理論上」完全不會影響使用者收發電郵。用了接近一個星期來研究 boot from SAN 的問題,最後發現原來是使用中的刀片伺服器韌體沒有更新所以才不能成功安裝,居然被這個簡單的問題纏繞了這麼久,也有點不忿。

在 Google 搜索了 exchange cluster 的安裝方法,只能找到殘缺不全的指示 (有點像散落民間的絕世武術秘笈),直至安裝都亂七八糟不能繼續的境地,才找到 Microsoft 的完整 documentation,終於,在五百多頁的 Word 檔案幫助下,完成初步的安裝。還記得在 26 號的這星期二,第一次成功把 email 從自己的帳戶寄送給自己,興奮得跳了起來,當身邊的同事問我的時候,我說:「我成功寄了一封 email 給自己! 」,這是多麼偉大的成就啊!!

其實,理論上明天便是這個「課程」的最後一天,在軟件上按下「Failover」的按鈕卻又能夠做到期望的效果,可是還未能成功做到軟件自動 failover 的效果...就是差這一點點,希望明天能夠成功吧!

當中「倒帶重來」了三四次左右吧,對於自己的進度有點不滿,應該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事實上,兩星期在日常的商業環境連生意也扔掉了)。又再順帶一提,我現在使用的伺服器只是一年多前的產品,卻都比我家的電腦慢上一截......我的電腦還比較便宜呢!

現在 Exchange 是 Microsoft 的 mail server 軟件,而建立 cluster 時便有需要使用 quorum disk 的概念來保持資料完整性。我相信,就算不是唯一,我也是極少數的一個在成功安裝 exchange cluster 後才發現 Exchange 和 quorum disk 是沒有關係的人。同樣地,我也沒有留意我曾經可以同時選擇上莊和 exchange 一樣!

2007年8月26日

神童的路是怎樣走的?

近來關於「神童」的新聞特別多,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錯誤地放在小孩子能否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上。可是,我認為大家要先弄清楚「神童」是用來做甚麼的。

一個人應該做他最善長的事,從神學角度,可以說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向經濟學出發,情況也如貿易的原因一樣 -- 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能。不過,要注意的是,所謂最善長,個人喜好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可以說,如果本身對該項目沒有興趣,也不太可能是個人最善長的一環。

既稱得上神童,應該是被認為精於某方面才能的人。尤其是學術研究,人類的壽命是最關鍵的瓶頸。以近期的九歲入大學的神童來舉例,他在十五歲便會完成碩士課程,那節省下來的時間對數學界的影響可以是無限大。以任何理由去反對這類「跳級」行為,無疑是短視膚淺至極了。天才們的世界和圈子都和「香港人」有很大出入,或許,埋頭苦幹才是他們的終身志願呢!

反對的聲音,無非都只是拿著一個論點 -- 這條路會影響他的社交圈子,使他不能得到童年。這個其實只是片面之詞! 試想,一個在高級會考程度的人本身能夠得到多少「童真」也是問題,再者,要他和其他小朋友辦論著小學評核試內的問題,他得到的樂趣會比和教授討論大眾不明白的題目所得的為多嗎?

我非常欣賞浸大的計劃,組成教授團對這位神童特別照顧,如果這個試辦成功,浸大可能會創出一條新血路,成為其他神童的第一志願呢。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曾問過小孩子的意願。即如現在播放中的電視劇集的對白一樣: 「請不要把自以為最好的給予子女便是對他們最好」。所以,其實最終決定權由小孩子提出的話,各方面都應該給予支持而不是繼續堅持己見。

一直記著一個理論 (其實是來自一個笑話):「世界上大部份的教育部執行者,都比正常人愚蠢。理由是: 小學制度裡所教授的,大部份小朋友其實都可以在三年之內全部學會了,而他們卻以為人人都像自己一樣需要六年。」

天公做美

一直都很了解自己,雖然享受獨處於私人空間,卻也忘不掉熱鬧氣氛所帶來的快感。這星期便忙於計劃連串的約會,總算是「超額完成」了。

星期一和實習時期的「同窗」和當年負責實習計劃的「同事」吃午飯,增長了不少其他部門的見聞,算是愉快的午餐 (多謝 Joyner 請食飯!)。亦在星期二與已經離職的舊同事 Bosco 邊吃飯邊說是非,可惜的是雖然我們在同一個建築物工作,但是吃飯時間卻有所不同。與此同時亦打算繼續逢星期五外出吃飯的習慣,看來午餐的預算要調節一下才成。

至於晚飯方面,星期二約了小悅、達、聰、Jacker 和 2ming 吃飯,到了重慶大廈吃咖哩,很有「風味」 (To 2ming: Send me back the photos)。星期三約了Bobby、荔枝、Wing 和黃 B 吃 Pizzahut,雖說是沒有訂位,但是在週中鑽石山這個地區,半小時有多的輪候時間有點誇張。

可是,我也沒料到星期五的情況更壞,和久未見面的 JSSC 朋友們相約星期五在尖沙咀吃飯,訂位時屢戰屢敗,對價錢的要求愈來愈低 (即不繼向更昂貴的餐廳「埋手」,終於在一所高級上海菜館「小南國」訂了位,卻因為半數人遲到了十分鐘以上,我們輪候了一個小時才能入座。雖然 Karen 的說法簡單,但也道出事實: 現在吃飯不用錢了嗎?

到場者有 Karen、Macro、Joyce、Kelly 和百忙之中抽空「出現」的 David,很有點真朋友的味道 (原本的幹事會有二十人...即使是答應出席的人數也不只於此...),那個為「真正朋友」的「飲杯!」令人窩心;閒聊間發現我們相識的時候還是《愛情當入樽》的年代;而當 Twins 推出了《我們相愛六年》專輯以作紀念的同時,我們也來了這一個不平凡的 re-union。

星期六的約會,原本以為天公不做美,可是最後我們燒烤的地點卻只有少於一毫米的雨量紀錄 (還不時看見遠處傳來閃電)。28 人的 7B 班在四年後的聚會,出席率仍達 71.4 %,實在是令人鼓舞。美中不足的事有些同學有要事而未能出席,唯有在那天再重聚吧! (那天應該會是另一個班會活動 -- 夜登鳳凰山)

2007年8月21日

兩隻唱片

上星期日走進唱片店,罕有地同時買下兩張唱片: 楊千嬅的《Meridian》和張敬軒的《酷愛》。

在購入兩張新唱片前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大分別,對於張敬軒的大碟,是由多個途徑試聽下肯定動聽才下決定購買。相反,對於多年偶像楊千嬅,卻是膽顫心驚,害怕新唱片會令大眾失望,所以對於大碟內的構思和內容都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直接買下來「試聽」了。

由於這兩天空餘時間不多,所以只是隨便聽過一兩次而已。以下是初聽之後印象較深的作品:

楊千嬅: 《集體回憶》、《只談風月不談戀愛》、《別阻我開心》和《每當變幻時》
張敬軒: 《酷愛》、《追風箏的孩子》、《迷失表參道》、《男孩最痛》和《放榜》

2007年8月18日

Update Patch 1.09

沒有重大事情發生,可以先來一點點生活點滴。

首先,是慢慢已經愛上了在太古這個地方,下班後可以逛一會兒才回家,比起之前在中環無疑是少了一點商業味,比較生活化。很有趣的情形是,在太古這個地鐵站的下班時間,出閘和入閘的人數大致是相等的。另一個更有趣的情形,是在太古這個地方,人流比較年輕貌美 (笑)。

在太古城附近的美食中心不少,雖然價錢也要四十元之上,但是味道也很不錯,而且選擇亦多。我帶飯的頻率也沒有之前的高,因為,午餐的開支所佔據薪金的百份比低了。

剛出糧的日子,心情難免比較忐忑不安。主要是現在大學間的流動電腦優惠又到了,使我不禁想起我使用中的已經是四年前的產品,升級的意念便隨之而來了。但是公司都會有提供流動電腦,在家中也已經有很多電腦可用了,希望我的理智能夠控制一下。

即使能夠制止自己購買新電腦,但是升級現在使用的已經是勢在必行了。最有需要 (注意,是是眾多選擇中最有需要,其實也不是很需要...)的是由 2GB 的記憶體升級至 4GB,可是要重新安裝 x64 的作業系統才能支援,所以也沒有急於一時。

本來打算 Starcraft 2 推出時才考慮更換顯示卡和顯示屏,可是妹妹卻需要一個 LCD,便打算把已使用的給了她,自己則買一個潮流的闊屏幕 LCD,可是現在的 電腦 LCD 顯示屏支援的是 16:10 的解像度,將來對應 HD 顯示規格 (HD 的比例是 16:9) 時可能有點麻煩,現在也還未決定是否這樣做。

想著想著,原來音響系統是很環保的一項玩意,每一次的升級的差距都很大。在喇叭方面,通常都說使用久了之後的音色較醇,而我也發現現在的音色比新購入時更沉實了。基本上沒有想過購買新的。至於音響系統就更加簡單,除非是玩 AV 擴音機,否則單以音響來說,升級的推動力等於零,現今來說,音響仍然是以兩聲道為最「原音」的表現。

其實,提及眾多的升級念頭,相信都是說多於做。唯有購買新的數碼相機比較實際。

2007年8月17日

7B Mid-Autumn Gathering (7B 中秋聚會)

日期: 2007-08-25 (六)
時間: 18:00 ~ 22:00 (暫定)
地點: 由 7B (10) 提供區西貢住宅天台
活動: 燒烤
集合: 17:00 鑽石山地鐵站 (暫定)

名單 (以學號表示) (最後更新 17/8):
能夠出席: 2, 4, 6 至 12, 17, 19 至 26, 28
未能出席: 3(上北京工幹)
暫未肯定: 1 (視乎當天工作量), 5(視乎當天工作量), 15, 16, 18
未能聯絡: 27

請上述「能夠出席」的同學在此留言以作核實,歡迎其餘同學加入討論和更改選擇。如有任何問題 (例如忘記了學號),歡迎聯絡本人,詳請請參考於 8月17日所發出之短訊。

2007年8月9日

太古城表演 與 數碼相機

這天放工後,本來打算回家,碰巧遇上太古城有表演節目,便順帶拍攝下來了。隨身帶備輕便的數碼相機成為習慣後,這一次算是最大的收穫。

以下三個片段的解像度是 320x240。請不要直接點擊,請按滑鼠右鍵並選擇另存新檔。

下載檔案 (拍攝器材: Nokia 6120 classic 檔案格式: MP4 檔案大小: 12.6MB)

下載檔案 (拍攝器材: Panasonic Lumix DMC-FX7 檔案格式: MOV 檔案大小: 19.5MB)

下載檔案 (拍攝器材: Panasonic Lumix DMC-FX7 檔案格式: MOV 檔案大小: 205MB)

看完後,你也應該贊成我購買可拍攝 1280x720 高清質素影片的數碼相機吧!
2013-09-10: 基於網站更新,影片已被移除。

2007年8月6日

虛擬化

這數年,人們喜歡用墮進虛擬世界來形容一些沉迷電玩的年輕人。而正正在這數年間,電腦虛擬化的優勢在商業應用上愈見突出,當我在家中預備明天的工作時,才發現我接觸的虛擬層比想像中多。

首先,從家中連線至工作環境,虛擬私人網路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已經是不可或缺的技術。執行遠端桌面連線發現要控制的伺服器的作業系統還未安裝妥當,便使用 Virtual KVM (Keyboard, Video, Mouse) 軟件來個遠端開機。

成功啟動安裝了 VMWare ESX Server 的伺服器後,才能手動開動入面的 Virtual Machines。在 HP EVA (Enterprise Virtual Array) 這一台虛擬陣列儲存體的協助下成功試驗 VMware VMotion 功能。望著只在 Internet Explorer 內展現的畫面體現到虛擬化的 Zero downtime migration,感覺有點疑真似假的。

My Cup of Tea

除了李克勤的《My Cup of Tea》,同期傅穎亦推出處女大碟《My Cup of T》,不知兩張大碟的名字原本是否一樣的呢?

原本沒有打算購買李克勤這張大碟 (因為七月已經買了王菀之的 《Read My Senses...》),不過被唱片封套所吸引 -- 初時對「可自選個別樂器演奏」還滿有期望,以為真的可隨意選擇樂器混音,當然,其實只是在每一首完整歌中選擇數個獨立的混音部份各自灌錄成不同音軌而已,例如第一首作品《紙婚》便包括有 David Garrett 的小提琴版本、李嘉齡的鋼琴版本、兩位演奏家各自的獨奏版本和弦樂四重奏的部份等等。

可惜,這一次所投放的資源明顯未能夠把這個概念做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弦樂四重奏 (Strings Quartet) 其實只是完整版中穿插的一些音節分拆開來獨立成一個音軌,如果製作單位可以多花工夫把歌曲重新以四重奏的格式編曲,相信更能嬴取新派古典樂迷的讚賞。

在自選樂器的角度方面,這張唱片是走錯了方向 -- 只重量而不重質 -- 《紙婚》和《花落誰家》各自有八個不同的音軌可選,但是例如《花落誰家》一曲連大提琴和雙簧管的伴奏部份也各佔一個選擇,當中支離破碎的感覺不言而喻,這些音軌的出現只是增加「填數」的感覺,對於整張唱片的專業程度和耐聽度也沒有幫助。

其實這張唱片的選曲已經很適合用作樂器編奏,例如《Twins》一曲的和唱版和樂器版便各自各精彩,比完整版更耐聽,可惜的是製作單位把另外三個不完整的伴奏音軌加進去,稀釋了這首一歌的吸引力。

總括而言,如果不介意雜質太多,這張唱片是物有所值的。但我個人很期待直正新派古典樂的廣東大碟的誕生。

2007年8月1日

成年人

今天 (七月三十一日),是大學聯招放榜的日子。在認識的人當中,居然有兩位是當中的主角,還是他們主動告訴我放榜結果我才想起來,幸好兩人都派得不錯的學科。

回家後本打算早點睡,可是,和灝謙、俊俊、阿 B 、嘉惠、細佬恆、紫君、Yolanda、阿雪和 2ming 各談天一會兒,現在已經是零晨三時。當中他們都談及一些問題,大大小小,五花百門。對於他們當中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我難得有尋求多位朋友協助的念頭。

2ming 說:「還找成年人處理? 你不就是一個成年人嗎?」,最後結論是不找「成年人」處理,而是再找多些朋友提供意見。

到底,
是成年人的煩惱多不勝數,還是我道行未夠?
是時下的年輕人無藥可救,還是我思想守舊?

成年人也好,年輕人也好,我自撞傷頭部之後確然可以肯定,朋友就是愈多愈廣泛愈好。尤其是成年後,朋友的流失率大幅增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