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9日

我的新電腦 (四)

整台電腦已經接近完成了,只是欠一張 SATA RAID 卡。由於型號偏門,連代理也沒有存貨,再者我只要一張,他們的效率也相應地慢。

安裝了作業系統和虛擬軟件 [1] 作 pilot run,感覺非常好。現在我是在內虛擬系統寫這篇文章的,一點遲緩的感覺也沒有。當然了,除了處理器本身支援虛擬技術外,我還特地買了額外一只硬碟來存放虛擬系統的檔案,而且分配了 512 MB 的主記憶體,加上適當的微調,相信己經比很多中小企在這方面的投資還要多,效能自然有保證了。

不過,要做的事還多著呢。單單是把所有資料轉移至新電腦已經是極其浩大的工程,當中包括對每只硬碟作最詳細的檢查 -- surface scan [2]。還有更難度高的就是執拾房間,因為現在我的房間根本沒有可安置那個「高級機箱」(高愈 50cm) 的空間,要把部份層板重新編排才能騰出空間。而善後工作便是把舊有的東西和父親現正使用的電腦作整合,我打算替他建立一個 RAID 0+1 硬碟陣列以加快他剪片所需的時間 (真期待 RAID 0+1 的效能 [3]),這個也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項目。這個假期突然變得很充實了。

註[1]: Virtual Machines,在之前的 blog 提及過,是以一個程式來模擬整台電腦的技術。當中 VMWare 和 Microsoft 也有提供免費的虛擬軟件,個人曾在單核心的 AMD Athlon XP @1.83 GHz 使用過,速度也可以接受 (當時是使用同一只硬碟,而且只能分配 256MB 的 RAM),而現在當然快上很多了。

註 [2]: Surface scan 即是對硬碟的磁片表面作掃瞄,在五六年以前這個步驟比較常見,到了現在反而較少人留意。但是,每當購買新硬碟的時候是應該是要完整掃瞄一次的 (在格式化時不選取 「快速格式化」也會達到相同效果)。而如果發現有損壞的磁區,則要多加留心了,因為磁性的關系,損壞的磁區可能會像癌細胞一樣擴散的。而每次完整掃瞄大概需要一小時至兩小時左右。


註 [3]: RAID 0+1 以最少四顆硬碟機構成 (最好是相同容量的硬碟),容量比總和減小了一半,然而讀寫速度卻增加一倍。加上現今的電腦的瓶頸多數出現在硬碟上,所以整體電腦的速度也會有顯著的提升。

2 則留言:

circle 說...

(四)去了哪裡?

Doanld Tong 說...

已更正了,謝謝。

同時亦發現原來《Update Patch》系列的次序也計多了...看來我本質是屬於呃 Post 那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