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雀,很多人會單純以最終勝負來判斷自己成功與否,但我卻另有一番體會。有時候,運氣差得每一手牌也可以吃出「十三不搭」的「地糊」,但是,牌還是要繼續打的。每一舖牌,發揮出了它最大的效果,便算是成功完成一局牌了。「最大的效果」,甚至可以不用糊出,而且選擇也不少 -- 你可以選擇攻上家諸下家,務求摸和;你亦可以攻下家直至其叫糊為止,引發其餘各家互相搏火 (當然,看到這裡,應該不難看出我打的規矩是三番起糊和全銃的),甚至出銃予番數最少的一家也可以稱為成功!
我一直相信,如果方向正確、技術配合的話,是沒有可能整個賽事都活在運濟的時候的 (俗語說時運,意思大概是運情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化吧?)。在運濟的時候,怨天尤人是沒有幫助的。或許有人說: 運濟如此,打牌也沒有甚麼樂趣吧! 這正正就是被消磨了意志的表現。在運濟時,你可以練習「花章」 (或稱亂章)、記牌、甩牌等等,你可以詳細分析每一家的動向,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樂趣,是主觀的東西,所有客觀的事實 / 物件都不能提供的,你認為拿一手好牌樂趣會多一些,這只是你主觀的反應而已,對於討厭打牌的人,一副「十三么」和「雞糊」是沒有分別的。
牌局最終的成功,是由每一舖牌所構成的;每一舖牌,是由每一隻牌所構成的。「一字錯、滿盤皆落索」很多人也懂得,但即使在打牌這種遊戲場合,也不太多人能夠時刻警惕自己。
如果你以往的牌局都打得不認真的話,請趕緊追回你所錯過的。如果你在人生的牌局上剛剛輸了一舖「出銃爆棚」的話,請記著麻雀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 只要你在未來的日子能夠靠自己的實力「自摸爆棚」的話,失去的還是會連本帶利取回來的!
最後,希望我的人生不會像這次的牌局那樣「少年得志」吧!

後按: 最後是在七月七日進行了 Round 5 賽事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