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

四川大地震

突然間,想把從前不喜歡看的《唐山大地震》重新看一遍。無可否認,這次內地在各方面的表現確實是進步了不少,然而香港傳媒的焦點也仍然一矢中的 -- 為何那邊的學校好像突別容易倒塌呢?

觀乎這一次的救災行動,總算看到中國比較人道的一面,例如允許各個地區(包括台灣)的援助和由最高領導人親臨指揮救災工作等。雖說這些措施在發達國家根本是必然的事,但從緬甸政府在風災後的封閉政策,中國也算是比較先進吧。

對於救災的行動,香港市民似乎也有所進步。記得從前別的地區發生災禍,部份港人很「天真」,以為善款數字超過多少便能解決所有問題,現在這個現象也有所收歛。然而,在陶傑《光明頂》節目內,仍然有市民傳真把捐款數字作計算,發現國內的「人均捐款金額」不及香港的二十份之一而感到忿忿不平,這等行為無疑是一個大笑話。當然,這個現象可以反映一些事實,例如國內富豪和商界普遍的社價責任不高,但是卻沒必要拿出來批評指責。(題外話,要是本港的商界社會責任如此高漲,為何我不覺得香港在保育方面取得良好進展呢?)

同理,我也不認為美國捐八十萬美元是可恥的事,姑勿論美國國民和商界的捐款數字,四川這次大地震所缺乏的不是資金,也是明顯不過的事! 簡單如併發災難應變 (如崩堤)、災後重建,沉重如人口架構的變形、倖存者的心理治療等,都不是單單金錢可以解決的,當中人事調動和正確策略才是關鍵。

最後想說的,是剛剛看到一個特輯,訪問地震的專家。不論國家地震局和本港的學者,都異口同聲辯護說地震預測有一定難度。最令我氣憤的事,當記者問及坊間流傳「地震雲」和小動物的異動等等的地震先兆是否可信時,科學家們都擺出一副「學者」的架子,說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不能作準。其態度比以往皇帝社會「不知民間疾苦」的情形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以為人命關天,即使透過論證的方法對這些「偏方」加以整理歸納,作為地震預警的參考又有何不可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