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運結束後,對本地體壇得益不少應該是無可否認的。但靠它令香港的體育項目有比較平衡的發展似乎還拉不上甚麼的關係。無論是政府、市民和傳媒等,似乎還未有足夠的決心投放資源在本地體壇上。
不信?
滑浪風帆為香港帶來史上首面奧運金牌,理應備受注目。可是,剛過去的東亞運中,滑浪風帆是不設直播的。
這次東亞運本港的重點項目是增設的壁球,香港隊囊括了全數七金。可是重看新聞片段,觀眾人數卻未反映港隊的成就。
報業傳媒算是最有良心的媒體,有比較多相關的報導。卻說我那天一心回家看中國女排,卻發現只有 J2 有直播,甚至連網上直播也有時段限制。中國女排也算是港人較多談論的運動項目,卻竟然被半爛電視劇 「富貴門」霸佔了直播時段,我也無話可說。
再者,為港足爭光的守門員葉鴻輝接受訪問時打著「為本地足球討回球迷支持」的口號,還加重語氣說外國球員做甚麼也是高人一等,而本地的球員卻被叫做「波牛」,說得何其偉大。可是記者問他的理想,他卻說要加入外國球會...(當然要求 19歲 的小伙子有志帶領本地足球打進國際好像有點強人所難,但他這樣的說法又真的很自相予盾;不過反正我們的高官也不見得口齒伶利...)
最後,我真心想問一下,到底香港這次得到的 26 面金牌是由甚麼運動或運動員奪得的呢? 這似乎是一個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