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全城熱話的《巾幗梟雄》一劇已經播放完畢,緊隨其後的《碧血鹽梟》似乎打著「梟」字聲勢承接熱浪。
《巾》劇中盡領風騷的有黎耀祥飾演的柴九一角,角色中間起伏大、感情描寫豐富,成為了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而且加上一句「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的金句,成了畫龍點晴的效果。
好了,問題是「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各位考生請作答。
"Times up, pens down" 似乎大部份都寫上十個八個十年作為答案。我卻認為答案應該只是五個至六個左右,這已經是假設人生有八十年光景的「標準答案」。
人生衝衝八十載,雖未至於要「三十而立」,但要說得大學畢業自食其力,也要二十出頭吧。當然,如今人生七十亦未算古來稀,但也總得了不少「老人病」,加上現今環境質素參差,六十歲能夠健健康康應該已經萬幸。這樣計算下來,人生的黃金十數真的沒有多少,而我還是待在這裡毫無吋進,每次想到這裡也有點難過,也以致這篇文章久未出爐。
2009年5月9日
Offsite
這天是公司的戶外活動日,上午先是業務方向的會議,下午則是集體活動的時間。幸好我要到中大開會,否則在會議中很有可能睡著了...
會議完結後,正考慮應該回家更衣還是直接到集合的地方,始終因為著西裝有點不方便,還是回家更衣了。然後就是研究是否應該帶同筆電順道工作,可是因為同行的同事說這天總經理說得明明白白是 "No Business Day",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實也是因為筆電太重了)
一個正常的上班日子,我卻在和同事整麵包和打牌。明明工作繁重,身上有很多工作都是迫在眉睫的,還要因出銃問題閙得啼笑皆非。
總之,由小至大媽媽都教我要做好自己的本份才玩遊戲,而即使在反叛期我也沒有試過未做完手頭上的工作而去打牌...
會議完結後,正考慮應該回家更衣還是直接到集合的地方,始終因為著西裝有點不方便,還是回家更衣了。然後就是研究是否應該帶同筆電順道工作,可是因為同行的同事說這天總經理說得明明白白是 "No Business Day",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其實也是因為筆電太重了)
一個正常的上班日子,我卻在和同事整麵包和打牌。明明工作繁重,身上有很多工作都是迫在眉睫的,還要因出銃問題閙得啼笑皆非。
總之,由小至大媽媽都教我要做好自己的本份才玩遊戲,而即使在反叛期我也沒有試過未做完手頭上的工作而去打牌...
2009年5月4日
2009年4月25日
Susan Boyle
《殘酷一叮》在香港已經是過時的話題,但在外地,仍然有一定的娛樂新聞價值,尤其是當一些驚人的表演出現之後。有留意英國版《殘酷一叮》(Britain's Got Talent) 的朋友們,也許覺得這個話題略舊了一點吧。
我想說的是,不論是第一週的 Susan Boyle,還是於次週一鳴驚人的 Shaheen Jafargholi,明眼人一看,整個節目都充滿機心的編排配合巧妙的剪接得出來的效果。不過不論如何,也看得觀眾血脈沸騰。而且,這類型的節目能夠引發大眾討論,也是學習日常英語的良機。
除了可以做英文 listening 練習外,看看相關的文章也可以當作是閱讀理解,例如這一篇比較市井的「文章」,如果不是看過很多不同的報導,也很難搞很懂他想說甚麼。
參考連結: 雖然不是重點,但也可以看看 Britain's Got Talent 第三季首四週的大熱門:
Susan Boyle
Shaheen Jafargholi
Hollie Steel
Jamie Pugh
無獨有偶,Susan Boyle 和 Jamie Pugh 演唱的是我唯一在英國看過的歌劇《Les Miserables》,當時聽著這些歌曲有熱淚盈眶的感覺,還道是因為劇性和視覺的感染。但現在從低解像 youtube 裡觀看他們的演出,震撼心靈的感覺依然存在,不知是我變得比以前感性還是他倆的演出真的動人心弦了。
還有黑馬跳舞組合: Diversity
對於這個跳舞組合,竟然讓我回想起當年聯校歌唱比賽的表演嘉賓,他們在眾多表演嘉賓中相對便宜,卻最能夠帶起觀眾的熱情,記得編排也有點創意,只可惜他們生活在沒有表演空間的香港。
我想說的是,不論是第一週的 Susan Boyle,還是於次週一鳴驚人的 Shaheen Jafargholi,明眼人一看,整個節目都充滿機心的編排配合巧妙的剪接得出來的效果。不過不論如何,也看得觀眾血脈沸騰。而且,這類型的節目能夠引發大眾討論,也是學習日常英語的良機。
除了可以做英文 listening 練習外,看看相關的文章也可以當作是閱讀理解,例如這一篇比較市井的「文章」,如果不是看過很多不同的報導,也很難搞很懂他想說甚麼。
參考連結: 雖然不是重點,但也可以看看 Britain's Got Talent 第三季首四週的大熱門:
Susan Boyle
Shaheen Jafargholi
Hollie Steel
Jamie Pugh
無獨有偶,Susan Boyle 和 Jamie Pugh 演唱的是我唯一在英國看過的歌劇《Les Miserables》,當時聽著這些歌曲有熱淚盈眶的感覺,還道是因為劇性和視覺的感染。但現在從低解像 youtube 裡觀看他們的演出,震撼心靈的感覺依然存在,不知是我變得比以前感性還是他倆的演出真的動人心弦了。
還有黑馬跳舞組合: Diversity
對於這個跳舞組合,竟然讓我回想起當年聯校歌唱比賽的表演嘉賓,他們在眾多表演嘉賓中相對便宜,卻最能夠帶起觀眾的熱情,記得編排也有點創意,只可惜他們生活在沒有表演空間的香港。
2009年4月19日
校慶
經過上星期兩天的籌備,我們成功在嘉諾撒小學 (新蒲崗) 的四十週年開放日裡負責一個課室的遊戲。有印象的是,我在小學的日子經歷過二十五週年的慶典,想不到十五年後的今天,竟然當起台上的嘉賓來了。
有點像間中需要早上見客的情形,這天起床後還要立即裝作精神奕奕的樣子,以免在其他嘉賓面前有失校譽,幸好當天的表現節目甚是精彩,而且每項活動都帶著點點童年回憶,一邊看著另一邊也有點熱淚盈眶的效果 (只是其中一位校友是香港花式跳繩隊的代表來表現,卻勾起中學時跳繩卻弄傷腳踝的童年陰影)。
典禮完結後本欲打算回家更衣再協助攤位遊戲,誰不知人流太多,竟然連離開一會的時間也沒有。可能是穿著西裝的關係,那天很多人誤以為我是老師,也較放心讓年幼的子女玩遊戲,相反,第二天穿回日常衣著,家長則較多陪著子女左右而不放心讓我照顧他們的「心肝寶貝」。廣受歡迎的沙樽製作加碼後還是應付不了小朋友的需求,證明當初決定這個比較花費的活動還是值得的。
在第一天開放日完結後,和小學同學去西貢燒烤 (這次是真正狹義的小學同學,很少和同屆的小學同學聚會呢),雖然雨下得很大,但是食物的質素很好,挽回這個活動的不少分數。可惜因為明日要繼續開放日的工作,所以也得提早離開。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開放日好像比較掌握得到。可惜的是,除了開放日儀式之後繞了校舍一圈外,已經沒有時間到其他課室參觀。沒有比較,也不知道我們課室的人流算是多還是少。
下星期便是更難控制的渡假村活動,希望可以順利進行吧。
有點像間中需要早上見客的情形,這天起床後還要立即裝作精神奕奕的樣子,以免在其他嘉賓面前有失校譽,幸好當天的表現節目甚是精彩,而且每項活動都帶著點點童年回憶,一邊看著另一邊也有點熱淚盈眶的效果 (只是其中一位校友是香港花式跳繩隊的代表來表現,卻勾起中學時跳繩卻弄傷腳踝的童年陰影)。
典禮完結後本欲打算回家更衣再協助攤位遊戲,誰不知人流太多,竟然連離開一會的時間也沒有。可能是穿著西裝的關係,那天很多人誤以為我是老師,也較放心讓年幼的子女玩遊戲,相反,第二天穿回日常衣著,家長則較多陪著子女左右而不放心讓我照顧他們的「心肝寶貝」。廣受歡迎的沙樽製作加碼後還是應付不了小朋友的需求,證明當初決定這個比較花費的活動還是值得的。
在第一天開放日完結後,和小學同學去西貢燒烤 (這次是真正狹義的小學同學,很少和同屆的小學同學聚會呢),雖然雨下得很大,但是食物的質素很好,挽回這個活動的不少分數。可惜因為明日要繼續開放日的工作,所以也得提早離開。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開放日好像比較掌握得到。可惜的是,除了開放日儀式之後繞了校舍一圈外,已經沒有時間到其他課室參觀。沒有比較,也不知道我們課室的人流算是多還是少。
下星期便是更難控制的渡假村活動,希望可以順利進行吧。
2009年4月14日
復活假期 (極速單車行)
一連四天的假期,早已經定下了活動,首天當然是休息的日子啦 (反正也睡到下午茶時間才起床)。
星期六和大佬平、餐桌鹽、馬炳、黃 B 和淫軒去踩單車,單看人腳已經道我們打算全速前進。到達大埔也只是一個小時許,吃午餐時有人 (其實是我) 提議由大尾篤回程時再到馬鞍山走一趟。這個「有勇無謀」的提案大家居然沒有提反對的意見,反而一行人雄心壯志地趕著吃飽出發。
到達大尾篤船灣淡水湖的堤壩,壩上人山人海,本來好好的「高速公路」有無數小孩和「家庭車」,由於太擠迫,我們也沒有久留,回程了。在大埔公路上我才發覺有點不妥: 因為速度快,消耗的能量更多,已經腳軟乏力了,回程經過馬場,才只是從大尾篤回程的第二個休息點,終於我首先投降,放棄馬鞍山的計劃...屈指一算,我們回程也仍然比平常的車速快 40% (單車時速大概應該 6 - 7 km/hr,可是我們回程卻是 10km/hr),明顯,我們不是長途單車的能手,一點「留前鬥後」的技巧都不懂。
還車時才四時三十分,吃過午餐 -- 沒錯,因為太餓的關係,這天我們吃了兩個午餐...我想,這次踩得這麼快,應該抵得上兩份午餐而不致於反而更肥吧...
回到家裡,本來已經累得半死,媽媽卻要到旺角替姑媽的朋友放狗。豆豆間中都會到姑媽家暫住,而我們一家人也會探一探她,因為她實在很討人喜歡。
隨後的星期日和星期一都要在小學預備 4月18 和 19 號的開放日,在星期日也和健哥去看看市面上 notebook 的選擇,花多眼亂,而且價錢也豐儉由人,真的令人難以選擇。
星期六和大佬平、餐桌鹽、馬炳、黃 B 和淫軒去踩單車,單看人腳已經道我們打算全速前進。到達大埔也只是一個小時許,吃午餐時有人 (其實是我) 提議由大尾篤回程時再到馬鞍山走一趟。這個「有勇無謀」的提案大家居然沒有提反對的意見,反而一行人雄心壯志地趕著吃飽出發。
到達大尾篤船灣淡水湖的堤壩,壩上人山人海,本來好好的「高速公路」有無數小孩和「家庭車」,由於太擠迫,我們也沒有久留,回程了。在大埔公路上我才發覺有點不妥: 因為速度快,消耗的能量更多,已經腳軟乏力了,回程經過馬場,才只是從大尾篤回程的第二個休息點,終於我首先投降,放棄馬鞍山的計劃...屈指一算,我們回程也仍然比平常的車速快 40% (單車時速大概應該 6 - 7 km/hr,可是我們回程卻是 10km/hr),明顯,我們不是長途單車的能手,一點「留前鬥後」的技巧都不懂。
還車時才四時三十分,吃過午餐 -- 沒錯,因為太餓的關係,這天我們吃了兩個午餐...我想,這次踩得這麼快,應該抵得上兩份午餐而不致於反而更肥吧...
回到家裡,本來已經累得半死,媽媽卻要到旺角替姑媽的朋友放狗。豆豆間中都會到姑媽家暫住,而我們一家人也會探一探她,因為她實在很討人喜歡。
隨後的星期日和星期一都要在小學預備 4月18 和 19 號的開放日,在星期日也和健哥去看看市面上 notebook 的選擇,花多眼亂,而且價錢也豐儉由人,真的令人難以選擇。
2009年4月9日
叻-working
四月初旬,是很忙碌的日子。主要是 team lead 的孩子早了一週出世,連他也大失預算的提早假期,我也在無甚準備的情況下接下了他部份的工作,這天因為有大型的 Demo,他也要親身上陣了。
無巧不成話,示範用的網絡竟然在這天發生問題。雖然我選修的學位入面有「網絡」一詞,但在一個被無名 broadcast 侵襲的網絡裡,TCP/IP 裡七個 Layer 的課文完全沒有用途。即使我在努力找出問題根源,但也無甚了了。被其他負責的同事怒目而視 (也沒有辦法,眼見他們每天日以繼夜的架起所有設備,卻在「埋門一腳」付諸一炬,他們的心情我倒很理解),最後出動公司網路高手 (他也有負責今天項目的其中一部份) 召集各路人馬全力出擊,總算在下班的時候找出問題所在,避免明天出醜人前。
難得高手雲集,當然要討教一招半式啦,其實,他們用的工具我也知道的 (還離不開 Wireshark / Ehtereal吧),只是不知怎樣使用。他們眼見這位無知份子在插科打諢,竟然說起「外星文」來了! 老實說,用電腦術語拼湊的「外星文」我對朋友們說得多了,還好像是第一次被「還施彼身」,前一句 unicast、後一個 SPAN Port,雖然我未至於一頭霧水,但他們每說一句話,我也要思量思量才理解得到 (專業名詞有時真的令人討厭)
還好近來也甚多攪作,公事方面,把筆電升級了 4GB 記憶體加上 Gavotte Ramdisk配合順暢運得 Vista,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加上懂得了 在家中使用 "mstsc /span" 把 Remote Desktop 簡易伸延雙顯示接駁公司 notebook 工作 (解像度達 2560x1024),效率極高(如果全程在工作的話...)。把心一橫把家中電腦也升級成 4GB,同時使家中舊有的硬碟獲得重生,以安裝更多 Virtual Machines:

連 Windows 7 也裝進去了...
Ubuntu Server 也升級到 8GB RAM,加裝更多管理系統: Cacti (終究抵受不了把 MRTG 設定成監察 CPU / RAM 的工具的複雜性) 和 phpsysinfo。因為 RAM 數目大大提升,加上 Ubuntu Server 閒置時只使用 100MB 不到的記憶體,所以大部份時間都把 Server 內的 VM 全開啟,還有型地寫了一個 script: 先用 qemu-img 把 3GB 的 TMPFS (Linux 內的 RAM disk, 人家設定比 Windows 不知簡單多少倍,又可以控制 swappiness,把 8GB RAM 充份利用) 當成一個 VM disk 給 Guest OS 使用,Kernel VM + 1 GB RAM + RAM Disk 這個組合相信比很多實體電腦還要快! 就這樣 Ubuntu Server 8.04 LTS 使用了一年,本來也因為 KVM 內 Windows Guest OS 不支援 ACPI 未能自動關機而打算升級至 Ubuntu 9.04,誰不知近來也解決了 (只要去 Power Options 選擇 APM 支援便可以了,即使 Device Manager 內只是 Standard PC 也可自動關機,Microsoft 也有 KB 的),升級的動力立時消失。

SSD? 太慢了吧!
無巧不成話,示範用的網絡竟然在這天發生問題。雖然我選修的學位入面有「網絡」一詞,但在一個被無名 broadcast 侵襲的網絡裡,TCP/IP 裡七個 Layer 的課文完全沒有用途。即使我在努力找出問題根源,但也無甚了了。被其他負責的同事怒目而視 (也沒有辦法,眼見他們每天日以繼夜的架起所有設備,卻在「埋門一腳」付諸一炬,他們的心情我倒很理解),最後出動公司網路高手 (他也有負責今天項目的其中一部份) 召集各路人馬全力出擊,總算在下班的時候找出問題所在,避免明天出醜人前。
難得高手雲集,當然要討教一招半式啦,其實,他們用的工具我也知道的 (還離不開 Wireshark / Ehtereal吧),只是不知怎樣使用。他們眼見這位無知份子在插科打諢,竟然說起「外星文」來了! 老實說,用電腦術語拼湊的「外星文」我對朋友們說得多了,還好像是第一次被「還施彼身」,前一句 unicast、後一個 SPAN Port,雖然我未至於一頭霧水,但他們每說一句話,我也要思量思量才理解得到 (專業名詞有時真的令人討厭)
還好近來也甚多攪作,公事方面,把筆電升級了 4GB 記憶體加上 Gavotte Ramdisk配合順暢運得 Vista,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加上懂得了 在家中使用 "mstsc /span" 把 Remote Desktop 簡易伸延雙顯示接駁公司 notebook 工作 (解像度達 2560x1024),效率極高(如果全程在工作的話...)。把心一橫把家中電腦也升級成 4GB,同時使家中舊有的硬碟獲得重生,以安裝更多 Virtual Machines:

連 Windows 7 也裝進去了...
Ubuntu Server 也升級到 8GB RAM,加裝更多管理系統: Cacti (終究抵受不了把 MRTG 設定成監察 CPU / RAM 的工具的複雜性) 和 phpsysinfo。因為 RAM 數目大大提升,加上 Ubuntu Server 閒置時只使用 100MB 不到的記憶體,所以大部份時間都把 Server 內的 VM 全開啟,還有型地寫了一個 script: 先用 qemu-img 把 3GB 的 TMPFS (Linux 內的 RAM disk, 人家設定比 Windows 不知簡單多少倍,又可以控制 swappiness,把 8GB RAM 充份利用) 當成一個 VM disk 給 Guest OS 使用,Kernel VM + 1 GB RAM + RAM Disk 這個組合相信比很多實體電腦還要快! 就這樣 Ubuntu Server 8.04 LTS 使用了一年,本來也因為 KVM 內 Windows Guest OS 不支援 ACPI 未能自動關機而打算升級至 Ubuntu 9.04,誰不知近來也解決了 (只要去 Power Options 選擇 APM 支援便可以了,即使 Device Manager 內只是 Standard PC 也可自動關機,Microsoft 也有 KB 的),升級的動力立時消失。

SSD? 太慢了吧!
2009年3月28日
Laughing 哥
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代社會中,網民民見也不遑多讓。Laughing 哥由網民一手捧起,當傳統媒體開始重視網民意見的同時,網民也發揮其無定向風的最大特色,把 TVB 精心加插的一幕罵過體無完膚。
原因無他,只因網民不需要為自己的意見負責,這也並非不好,因為可以直接地對事物發表感覺。Laughing 哥的英雄人物就令他們感動,也不需要顧慮被人發現看「師奶劇」、「沒品味」等等。所以只要觸動到網民的心靈,即使無甚藝術品味可言 (不是說網民沒有品味,只是在網上發表意見,鮮有從技術角度出發,反而多著重第一印象),其爆發力亦只會令所有媒體望塵莫及。
同樣地,因為他們不用負責,所以即使 TVB 罕有地回應他們的意見,他們卻可以「客觀地」作個評審。像這一次 TVB 加插 「Laughing 復活」一幕,網民不需要顧慮 TVB 其實是回應自己意見而設計這一幕,相反,他們可以像新事物一樣客觀地看待: 這一幕無疑是不倫不類得可以...
當然,這也歸咎 TVB 關子賣得太過,讓網民們對結局有「合理期望」。不過單以劇情推進來看,我認為讓「Laughing 哥」復活其實無甚作用,即使第四集人物如何 (但也難以重施故技,讓謝天華以第二個角色參與演出吧!),也不見得會對電視台利益有任何幫助 (觀乎即使網民呼聲甚高,但收視其實也只是平平無奇中可見一斑)。倒不如「度」個新劇本,反而沒有三集的框框綁手綁腳。
反而「Laughing 前傳」可以再研究一下,不過一定不會是電視劇 -- 拍攝完成後話題 out 了,網上討論區再有篇幅簡直是天荒夜談。跳出「公仔箱」走向大銀幕會是唯一的生機,不過,以香港的電影市道,是否有人投資倒成了最大障礙 (TVB 也不會隨便把知識產權轉讓吧)。
原因無他,只因網民不需要為自己的意見負責,這也並非不好,因為可以直接地對事物發表感覺。Laughing 哥的英雄人物就令他們感動,也不需要顧慮被人發現看「師奶劇」、「沒品味」等等。所以只要觸動到網民的心靈,即使無甚藝術品味可言 (不是說網民沒有品味,只是在網上發表意見,鮮有從技術角度出發,反而多著重第一印象),其爆發力亦只會令所有媒體望塵莫及。
同樣地,因為他們不用負責,所以即使 TVB 罕有地回應他們的意見,他們卻可以「客觀地」作個評審。像這一次 TVB 加插 「Laughing 復活」一幕,網民不需要顧慮 TVB 其實是回應自己意見而設計這一幕,相反,他們可以像新事物一樣客觀地看待: 這一幕無疑是不倫不類得可以...
當然,這也歸咎 TVB 關子賣得太過,讓網民們對結局有「合理期望」。不過單以劇情推進來看,我認為讓「Laughing 哥」復活其實無甚作用,即使第四集人物如何 (但也難以重施故技,讓謝天華以第二個角色參與演出吧!),也不見得會對電視台利益有任何幫助 (觀乎即使網民呼聲甚高,但收視其實也只是平平無奇中可見一斑)。倒不如「度」個新劇本,反而沒有三集的框框綁手綁腳。
反而「Laughing 前傳」可以再研究一下,不過一定不會是電視劇 -- 拍攝完成後話題 out 了,網上討論區再有篇幅簡直是天荒夜談。跳出「公仔箱」走向大銀幕會是唯一的生機,不過,以香港的電影市道,是否有人投資倒成了最大障礙 (TVB 也不會隨便把知識產權轉讓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