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完波,回家吃飯時在聽黃毓民主持的《不談風月》,他一開咪便批評節目的留言版改回事前審查的形式:即留言不會即時出現於留言版,而是會經過監製過濾後才會成為真正的「意見」。個人覺得「事前審查」的機制沒有問題,問題是商台的做法並不是一個機制,只是個人主觀願望的過濾。現在商台要改革為「理性分析」,是有必要有一個公平、公正,甚至公開的原則去處理留言。雖然說事前的審查可提高留言質素,但也要提供 Bad Taste 的空間,只要不是違反一些公認的規則﹝如人身攻擊、粗口等﹞,我覺得是有需要顯示的。
其實,最主要引發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還是森小調到晚上。《光明頂》和《架勢堂》實在是魚與熊掌,單看節目名稱也可知兩者「威勢」不相伯仲。其實,《光明頂》這類嚴謹的節目並不適合在這樣夜的時間播放。商台把兩個旗艦級的節目重疊的原因可能是想增加網上收聽的人數以增加收入。但在我主觀的眼光,卻可以說是森美搶去了《光明頂》的年輕聽眾。當然,以上純粹是陰謀論的說法,不過,如果是真的話,那麼森美倒是被利用得很徹底,因為《森美移動》亦和《不談風月》有重疊。 再說實在只有《光明頂》和《不談風月》是有價值的清談節目。現在頂替從前分別由大班和毓民主持的兩個節目實在是青黃不接,感覺總是沒有從前的慷慨激昂的。歸根咎底的原因可能是從前政府被狂轟時會覺得事情沒有說得那麼嚴重,但現在的感覺經常是「就這樣交待一下便收貨?」的不滿...事實上,回想一下當時只有大班發牢騷,那有像現在被來電的人氣得作聲不得的情況。當然,數年後這兩個節目(《晴朗》和《左右大局》)也會積累一批新聽眾,世界總不會停止轉動的。
尤其疑惑何以《晴朗》和《左右》兩個節目經常交換意見,互相跟進。雖然是一個進步,但我更懷念從前大班和毓民那種各持已見,不會反面的識英雄重英雄感覺。
順帶一提,很不喜歡聽一些政治民生的節目邀請大學生做嘉賓主持--水平很低...很難解釋,只能說他們說的話對我一點啟發都沒有。
1 則留言:
邀請大學生做嘉賓主持
其實何嘗不好?
對佢 佢可以攞經驗
對大眾 就算佢說既無啟發性 但可以道出事情 有明確既訊息比到大眾
(假設左佢立場係利益於大眾既)
仲有依家興派頭/氣勢
專科既大學生 說一句 其影響力一定是有的
可能你成熟了 諗野亦成熟了
亦可能你是大學生 對大學生程度 太 了解了
即話你已經run 緊 or above 大學生果種想法
如果同齡可以給你多啟發 咁教授用處就會少
即係話思想/想法 係會一層一層領導下去
其實香港有很多人都不到大學程度
對於某d水平既人來講 大學生既一句
可能會起左很大作用/啟發
而且商業電台既市場
相信佢地都會清楚
但我都覺佢地 做得太商業了=.=
不過對於你呢類程度既人 有自己思想/方向
雖然有所不滿 但能力/影響力有限 就只能選擇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