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2日

Intel Xeon 3000 VS AMD Athlon64X2 EE

近來的一個星期都煩惱著家用伺服器的新配置。先說一說背景的資料,話說我一早已經打算更換家中的伺服器,加強保障自己的檔案。其實已經選定了 AMD Athlon64X2 3800+ 的超低電壓版,整顆處理器的用電量 [1] 只是 35W,這樣一來整部電腦的溫度便會下降許多,使運作更寧靜,也會令到我房的室溫下降。

但是,最近看到報導說 Intel 會把桌面用的 Conroe 核心包裝成 Xeon 處理器推出 [2]。其實擁有一部伺服器級的電腦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加上本人對 Conroe 核心十分有好感 (除了它在 64bit 運作時效能會下降)。Intel 這個舉動把我從 35W 的堅持硬生生地拉了出來,而且 Conroe 核心的用電量也不過是 65W,仍算是可接受範圍。

現在的情況有點難以取捨,因為我本意是想組裝一部超低用電的電腦以 7x24 的方式運作。但 Inel 將會推出的 Xeon 3000 系列則可以還我多年心願。其實以 Intel Xeon 3000 作處理器有很多弊處:整個平台大約會貴上 $1000 元,用電量會提升約 30% 至 150W,不支持雙顯示輸出 (大家應該知道我現在有兩個 LCD Mon) ,將來過渡 64bit 後反而會較慢等。而重點則是主機板的選擇少了很多,而且還需要外接聲效卡和 USB 2.0 / IEEE1394a 卡,使整個平台變得複雜了。不過,使用 Intel Xeon 3060 則比 AMD Athlon64X2 3800+ 快上很多 (大約 25% 吧)。使我可以利用 Virtual Machines [3] 作更多工作,例如可以直接把日常工作軟件安裝在 VM 入面,便可以減少我開啟另一部電腦的時間了。

註:
[1]:正確用語是 TDP (Thermal Design Power),定義有點不同。


[2]:Intel Conroe核心 (即 Core 2 Duo) 使用了 Core 架構,而採用 Core 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核心名字是 Woodcrest (Xeon 5000 系列)。 Intel 近來推出 DToS (Desktop on Server) 概念,把高階桌面處理器包裝成低階的伺服器級處理器 (即將推出的為 Xeon 3000 系列,採用 Conroe 核心),提供更便宜的伺服器方案。由於 Xeon 5000 系列至少都支援雙處理器 (共四核心) 運作,而 Xeon 3000 系列處理器則只支援一顆處理器,所以不會形成銷售架構重疊。


[3]:VM (Virtual Machines) 的概念其實已經很久了,不過到近年才在家用市場興起。安裝了 VM 軟件後,軟件會模擬另一部電腦出來,會有 BIOS 和 Boot 機畫面。可以安裝大部份主要的作業系統。例如,在一部 Windows XP 的電腦內安裝 VM,你便可以在 VM 內安裝 Linux。這個便是最簡單玩 Linux 而不會影響日常作業的方法。而 VM 即使有任何問題如 Hang 機,中了病毒等,都不會影響實體的電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