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辛苦,終於完成了我人生中歷時最長的一份功課。話說修讀我這一個系的學生必需要報讀一些 "Industrial Training" 的課程,其宗旨是希望學生在理論學習中也多加一點實際應用的經驗。為期也不算長,只是一個月左右吧,時間像是上班的朝九晚五,但是一星期只有四日上課。
我是在 2004 年 12 月開始上課的,除了上課,我們還需要填寫一份 logbook,即是類似課程總結之類吧。而今天我完成這個 logbook 的日子,是 2007 年 4 月 2 日,可見我把這份功課拖了多麼久。雖然我中間有一年是實習時間,但是我相信大部份三年級的同學都已經交了,所以我非常有信心成為最遲交回這個 logbook 的學生。其實數月前我也交過一次,可是,導師卻以「太短」為理由拒絕接受。其實,我真正不想做的原因,是因為覺得這個 logbook 太無聊了。
Training 本身是有意義的,可是,學生有一個特性,就是沒有必要的東西便不會熱衷地學習。課程的內容對一個學生來說是遙遠的,而且又不佔任何學分,實在很難主動學習。不過,我也不反對有這麼的一種 training。而最大問題的,是這一個所謂的 logbook。
朋友都叫我把各個課程的獨立報告都抄在 logbook 內,那麼便可以達到引言和結論部份的共一千字要求。但是,引言 (Introduction) 和結論 (Conclusion) 的真義在哪裡呢? 我認為以上兩個部份都應力求簡潔清晰,每個部份最少五百字!? 反而我認為應該是最多五百字才合理。我也知道這樣的一個要求是希望學生可以多點以英文來作書面溝通,可是,如何把不必要的東西拉進文章內似乎不甚值得學習。當然,重點是我之前寫了的報告加起來也不夠五百字,即使全抄進去還是要擴充句子。
其次的原因就比較個人了,作為一個有一年實習經驗的學生來說,這個 logbook 的意義更少。課程內容的實用性無疑是很高,事先有了經驗當然比較好,但是這又有甚麼結論可言呢? 難道說:「我在實習期間在相關的課題上還是要看參考書。」嗎?
其實說來說去,都是字數的問題,如果字數要求合理一點,我便不會賴著不做了 (假...)。不過,大學四年制都快要實行了,看來我也不需要作出甚麼投訴吧。無論如何,完成了這麼漫長的工作,總是值得鼓舞的,我可以想像得到,這個 logbook 被繳交的那一天,將會是我完完全全走出陰霾 [1] 的一天。
註 [1]: 「陰霾」是我這四年大學生涯中的一個奇遇,而這裡亦泛指心情的低潮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