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禮,好似都三年冇接觸過 (上次去是 Year 1 的時候)。人永遠在失去的時候去懷念,而不會在得到的時候珍惜。雖然我仍然覺得開學禮是很無聊的一個集會,但是還是很想再去一次。最後一年的學業,本來打算好好享受,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為了應付我被去年實習生活激發了的「倒水式花錢方法」 (有點像內功被人激發後一樣...),還是要繼續尋找私人補習的工作。縱使登記了成為 Lab Helper,仍然不足以維持基本的開支 (其實以我的成績,會否被顧用還是疑問)。
今天 (九月二日) 是嘉諾撒小學 (新蒲崗) 校友會的就職典禮,總算是順利完成。做了幾次司儀,這一次總算是最淡定了,雖然自問還有很多缺點 (例如不敢望向台下觀眾),但總算是不斷在進步中。加上今次的司儀稿在正式開始前十分鐘才整理好 (而很多學生已經在台下就座了),其實都不錯了。但是,還是未有 1998 年畢業的舊同學加入校友會,實在是有點辦事不力,希望下一個活動時能夠有我的舊同學出席便好了。其實一直都不明白為何會有人堅決不參加校友會,就像是想否定自己以前的中小學生活。又或者只為了利益才參加,好像這個世界是沒有感情的。
人類學習的目的是求知,「為甚麼」是他們所一直追求的,反而,「不為甚麼」的行為卻是沒有人做了。這個是香港愈來愈少人參政的原因,這個是香港人愈來愈疏離的原因,這個是香港社會愈來愈分化的原因。捐血是為了社會責任,不可以是行經流動捐血站沒事幹的偶然行為。讀書是為了將來生活,求學問,學做人....... 家長經常以這些說話來教導子女,反正為了甚麼都要讀書,為何不告訴子女:讀書不為了甚麼,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如果你讀書有了甚麼得著,便告訴我吧。
參加母校的校友會,其實為了甚麼,我不知道。或者,我找不到不參加的理由。
以傳奇名義參加聯賽,到底為了甚麼,我不知道。總之,我就是想繼續踢下去。
後記: 一開始只是打算寫一寫校友會就職禮的事宜,不知不覺,又回到了對球隊的感覺。
2006年9月1日
兩部電腦 - 顯示卡篇
以下是少堯暫借給我作更新工程 (重新 Format 和小量 upgrade) 的電腦:
CPU: Intel Pentium III 733MHz (Coppermine Core)
RAM: 384 MB PC133 SDRAM
Display: 3D Labs Oxygen GVX 1
而以下則是我替 Jacker 新組裝的電腦: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 (Conroe Core, 1.86 MHz)
RAM: 1 GB PC5300 DDR2-SDRAM
Dispaly: Intel X3000
從兩者間可看出這五至六年間電腦組件的改變。首先可從 CPU 說起,Pentium 已經由高階桌面處理器降格了,而今高階系統當然非 Core 2 Duo 莫屬。另外,處理器編號已經十分流行, E6300 處理器的運作時脈是多少,大眾可能已經不知道了。不過,編號卻能準確地表示該處理器的定位,可以算是利多於弊 (反正大眾只要知道處理器的定位便足夠了)。雖然 Coppermine 算是 Pentium 年代的高峰期代表作 (當年 Coppermine 千呼萬喚的氣氛和 Core 2 Duo 可謂不相伯仲),但始終長江後浪推前浪,兩者效能相差的確是太遠了。
PC133 代表記憶體是以 133 MHz 來運作的,其有效頻寬大約是 1 GB/s (即每秒可以傳輸 1GB 的數據),而 PC5300 的 "5300" 則代表了有效頻寬是 5.3 GB/s,足足是 PC133 的五倍之多,而且,透過 Dual Channel 的技術,以兩條 512 MB PC5300 DDR2-SDRAM 便可使頻寬提升至 10.6 GB/s 了。
至於兩台電腦的 Display Card 則是本文的重點,Intel X3000 是最新的內建顯示核心,雖然效能比主流顯示卡有一段距離,但其播放影片的技術卻沒有偷工減料的。可是,OGVX1 卻是一代高階繪圖卡,留意不是顯示卡,是繪圖卡! 對於 MAYA, 3D Studio 等等的 OpenGL 高階運算,OGVX1 的效能仍然會比 Intel X3000 好。當然,如果大家著眼於 DirectX 的打機效能,那麼 OGVX1 當然就不是對手了。
事實上,顯示卡的翻天覆地是很令人感慨的。在我初接觸砌機的年代,nVidia 還是名不見經傳。當時主流顯示技術主要是由 ATI 和 S3 領導的。而打機的話,有 3Dfx 的 Voodoo 外接卡,行的 API 不是 DirectX ,也不是 OpenGL,而是 3Dfx 自家開發的 Glide,而事實上,被認為是 nVidia 所提倡的 SLI 技術,在 Voodoo 第二代產品已經採用了。高階的繪圖卡則由 3D Labs 獨佔鰲頭。不過,假如你是從事影像設計的話,Matrox 顯示卡便是不二之選了,因為其色準是當時所有品牌之冠,而我本身也用過 Matrox G400 顯示卡,在當時,畫面的質素有顯著的分別。
由於 nVidia 經營策略出眾,而且其橫空出世的 GeForce256 對準 DirectX 遊戲市場,一擊即中,其他所有品牌良久都沒有相應的產品。最後,連 3Dfx 這個遊戲卡王國也被 GeForce 擊到了 (3Dfx 是被 nVidia 敵意收購了的)。而 ATI 因為有比較深厚的實力 (在伺服器市場),而且及時推出 Raedon 抗衡 GeForce,慢慢地,便成了現今兩雄相爭的局面了 (而其主力產品,仍是 GeForce 和 Raedon)。話說回來,由於 ATI 和 nVidia 在主流市場都不能佔到優勢,便轉而向繪圖工作站搶佔 3D Labs 的市場,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看來並不適用於此。最後 3D Labs 亦逃不過被收購的命運,比較幸運的是,收購者是 Creative Labs (以 SoundBlaster 成名的音效卡品牌,現今最為人所知的產品是 MP3 機......),對比 3D fx,下場算是好很多了。到了今年,3D Labs 已經宣佈不再研發新的繪圖卡,而轉向隨身裝置再出發。
你會說,那麼現在就只剩下 nVidia 和 ATI 了嗎? 事實上又並不如此,自從 Intel 染指內建顯示核心,其市場佔有率一直鶴立雞群,而事實上,需要外加顯示卡的用家始終比較少。Intel 佔了接近一半的市場,剩下的由 nVidia 和 ATI 瓜分 (S3 早已被 VIA 收購專門製作內建顯示核心,但是並不出色)。
在個多月前,知道了 ATI 被 AMD 收購了。這個消息對用家是好事,因為 nVidia 和 AMD 的關係一向非常好,而 ATI 和 Intel 的關係也比較親密,間接令用家少了選擇 (例如到上星期為止,nVidia SLI 都只能在 AMD 平台實現)。而這個收購會令 ATI 專攻 AMD 平台的內建顯示核心,而 nVidia 則可以繼續吃兩家平台的茶飯。但是,對我來說,看見一個個王國的消失,選擇和競爭愈來愈小,心情就總有點受到影響。
CPU: Intel Pentium III 733MHz (Coppermine Core)
RAM: 384 MB PC133 SDRAM
Display: 3D Labs Oxygen GVX 1
而以下則是我替 Jacker 新組裝的電腦:
CPU: Intel Core 2 Duo E6300 (Conroe Core, 1.86 MHz)
RAM: 1 GB PC5300 DDR2-SDRAM
Dispaly: Intel X3000
從兩者間可看出這五至六年間電腦組件的改變。首先可從 CPU 說起,Pentium 已經由高階桌面處理器降格了,而今高階系統當然非 Core 2 Duo 莫屬。另外,處理器編號已經十分流行, E6300 處理器的運作時脈是多少,大眾可能已經不知道了。不過,編號卻能準確地表示該處理器的定位,可以算是利多於弊 (反正大眾只要知道處理器的定位便足夠了)。雖然 Coppermine 算是 Pentium 年代的高峰期代表作 (當年 Coppermine 千呼萬喚的氣氛和 Core 2 Duo 可謂不相伯仲),但始終長江後浪推前浪,兩者效能相差的確是太遠了。
PC133 代表記憶體是以 133 MHz 來運作的,其有效頻寬大約是 1 GB/s (即每秒可以傳輸 1GB 的數據),而 PC5300 的 "5300" 則代表了有效頻寬是 5.3 GB/s,足足是 PC133 的五倍之多,而且,透過 Dual Channel 的技術,以兩條 512 MB PC5300 DDR2-SDRAM 便可使頻寬提升至 10.6 GB/s 了。
至於兩台電腦的 Display Card 則是本文的重點,Intel X3000 是最新的內建顯示核心,雖然效能比主流顯示卡有一段距離,但其播放影片的技術卻沒有偷工減料的。可是,OGVX1 卻是一代高階繪圖卡,留意不是顯示卡,是繪圖卡! 對於 MAYA, 3D Studio 等等的 OpenGL 高階運算,OGVX1 的效能仍然會比 Intel X3000 好。當然,如果大家著眼於 DirectX 的打機效能,那麼 OGVX1 當然就不是對手了。
事實上,顯示卡的翻天覆地是很令人感慨的。在我初接觸砌機的年代,nVidia 還是名不見經傳。當時主流顯示技術主要是由 ATI 和 S3 領導的。而打機的話,有 3Dfx 的 Voodoo 外接卡,行的 API 不是 DirectX ,也不是 OpenGL,而是 3Dfx 自家開發的 Glide,而事實上,被認為是 nVidia 所提倡的 SLI 技術,在 Voodoo 第二代產品已經採用了。高階的繪圖卡則由 3D Labs 獨佔鰲頭。不過,假如你是從事影像設計的話,Matrox 顯示卡便是不二之選了,因為其色準是當時所有品牌之冠,而我本身也用過 Matrox G400 顯示卡,在當時,畫面的質素有顯著的分別。
由於 nVidia 經營策略出眾,而且其橫空出世的 GeForce256 對準 DirectX 遊戲市場,一擊即中,其他所有品牌良久都沒有相應的產品。最後,連 3Dfx 這個遊戲卡王國也被 GeForce 擊到了 (3Dfx 是被 nVidia 敵意收購了的)。而 ATI 因為有比較深厚的實力 (在伺服器市場),而且及時推出 Raedon 抗衡 GeForce,慢慢地,便成了現今兩雄相爭的局面了 (而其主力產品,仍是 GeForce 和 Raedon)。話說回來,由於 ATI 和 nVidia 在主流市場都不能佔到優勢,便轉而向繪圖工作站搶佔 3D Labs 的市場,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看來並不適用於此。最後 3D Labs 亦逃不過被收購的命運,比較幸運的是,收購者是 Creative Labs (以 SoundBlaster 成名的音效卡品牌,現今最為人所知的產品是 MP3 機......),對比 3D fx,下場算是好很多了。到了今年,3D Labs 已經宣佈不再研發新的繪圖卡,而轉向隨身裝置再出發。
你會說,那麼現在就只剩下 nVidia 和 ATI 了嗎? 事實上又並不如此,自從 Intel 染指內建顯示核心,其市場佔有率一直鶴立雞群,而事實上,需要外加顯示卡的用家始終比較少。Intel 佔了接近一半的市場,剩下的由 nVidia 和 ATI 瓜分 (S3 早已被 VIA 收購專門製作內建顯示核心,但是並不出色)。
在個多月前,知道了 ATI 被 AMD 收購了。這個消息對用家是好事,因為 nVidia 和 AMD 的關係一向非常好,而 ATI 和 Intel 的關係也比較親密,間接令用家少了選擇 (例如到上星期為止,nVidia SLI 都只能在 AMD 平台實現)。而這個收購會令 ATI 專攻 AMD 平台的內建顯示核心,而 nVidia 則可以繼續吃兩家平台的茶飯。但是,對我來說,看見一個個王國的消失,選擇和競爭愈來愈小,心情就總有點受到影響。
2006年8月25日
冥王星的終結
俗語有云:「一百歲唔死都有新聞」,果然是至理名言。話說上年五月還自吹自擂地介紹有關大陽系的行星知識,哪時又如何能夠像想到現在那篇文章已經過時? 又誰會認為那時說:「冥王星比月球還小,曾經有人提議把它從九大行星中剔除,有傳因為約定續成而被保留」會變成事實呢?
早前聽說太陽系行星數會增至十二個,包括在小行星帶的谷神星,冥王星的「衛星」 Charon (因為 Charon 已經被定義為和冥王星是一對雙行星,所以補上引號),和一個未命名的行星 2003UB313。其實話說回來則是減至八大行星更具說服力,因為如果要加的話,可能一年半戴便發現了大小和冥王星相若的小行星,那到時便麻煩了。
其實,這個改變的影響可以說是空前巨大,除美國 NASA 仍然堅持派出太空船去探測冥王星的計劃外,很多計劃都可能要改變了。除了大量教科書要修定外 (真難得教科書有值得條定的需要),大量網站也需要修改。
再見了,美少女戰士入面的 Pluto~~~
早前聽說太陽系行星數會增至十二個,包括在小行星帶的谷神星,冥王星的「衛星」 Charon (因為 Charon 已經被定義為和冥王星是一對雙行星,所以補上引號),和一個未命名的行星 2003UB313。其實話說回來則是減至八大行星更具說服力,因為如果要加的話,可能一年半戴便發現了大小和冥王星相若的小行星,那到時便麻煩了。
其實,這個改變的影響可以說是空前巨大,除美國 NASA 仍然堅持派出太空船去探測冥王星的計劃外,很多計劃都可能要改變了。除了大量教科書要修定外 (真難得教科書有值得條定的需要),大量網站也需要修改。
再見了,美少女戰士入面的 Pluto~~~
2006年8月22日
Intel Xeon 3000 VS AMD Athlon64X2 EE
近來的一個星期都煩惱著家用伺服器的新配置。先說一說背景的資料,話說我一早已經打算更換家中的伺服器,加強保障自己的檔案。其實已經選定了 AMD Athlon64X2 3800+ 的超低電壓版,整顆處理器的用電量 [1] 只是 35W,這樣一來整部電腦的溫度便會下降許多,使運作更寧靜,也會令到我房的室溫下降。
但是,最近看到報導說 Intel 會把桌面用的 Conroe 核心包裝成 Xeon 處理器推出 [2]。其實擁有一部伺服器級的電腦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加上本人對 Conroe 核心十分有好感 (除了它在 64bit 運作時效能會下降)。Intel 這個舉動把我從 35W 的堅持硬生生地拉了出來,而且 Conroe 核心的用電量也不過是 65W,仍算是可接受範圍。
現在的情況有點難以取捨,因為我本意是想組裝一部超低用電的電腦以 7x24 的方式運作。但 Inel 將會推出的 Xeon 3000 系列則可以還我多年心願。其實以 Intel Xeon 3000 作處理器有很多弊處:整個平台大約會貴上 $1000 元,用電量會提升約 30% 至 150W,不支持雙顯示輸出 (大家應該知道我現在有兩個 LCD Mon) ,將來過渡 64bit 後反而會較慢等。而重點則是主機板的選擇少了很多,而且還需要外接聲效卡和 USB 2.0 / IEEE1394a 卡,使整個平台變得複雜了。不過,使用 Intel Xeon 3060 則比 AMD Athlon64X2 3800+ 快上很多 (大約 25% 吧)。使我可以利用 Virtual Machines [3] 作更多工作,例如可以直接把日常工作軟件安裝在 VM 入面,便可以減少我開啟另一部電腦的時間了。
註:
[1]:正確用語是 TDP (Thermal Design Power),定義有點不同。
[2]:Intel Conroe核心 (即 Core 2 Duo) 使用了 Core 架構,而採用 Core 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核心名字是 Woodcrest (Xeon 5000 系列)。 Intel 近來推出 DToS (Desktop on Server) 概念,把高階桌面處理器包裝成低階的伺服器級處理器 (即將推出的為 Xeon 3000 系列,採用 Conroe 核心),提供更便宜的伺服器方案。由於 Xeon 5000 系列至少都支援雙處理器 (共四核心) 運作,而 Xeon 3000 系列處理器則只支援一顆處理器,所以不會形成銷售架構重疊。
[3]:VM (Virtual Machines) 的概念其實已經很久了,不過到近年才在家用市場興起。安裝了 VM 軟件後,軟件會模擬另一部電腦出來,會有 BIOS 和 Boot 機畫面。可以安裝大部份主要的作業系統。例如,在一部 Windows XP 的電腦內安裝 VM,你便可以在 VM 內安裝 Linux。這個便是最簡單玩 Linux 而不會影響日常作業的方法。而 VM 即使有任何問題如 Hang 機,中了病毒等,都不會影響實體的電腦。
但是,最近看到報導說 Intel 會把桌面用的 Conroe 核心包裝成 Xeon 處理器推出 [2]。其實擁有一部伺服器級的電腦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加上本人對 Conroe 核心十分有好感 (除了它在 64bit 運作時效能會下降)。Intel 這個舉動把我從 35W 的堅持硬生生地拉了出來,而且 Conroe 核心的用電量也不過是 65W,仍算是可接受範圍。
現在的情況有點難以取捨,因為我本意是想組裝一部超低用電的電腦以 7x24 的方式運作。但 Inel 將會推出的 Xeon 3000 系列則可以還我多年心願。其實以 Intel Xeon 3000 作處理器有很多弊處:整個平台大約會貴上 $1000 元,用電量會提升約 30% 至 150W,不支持雙顯示輸出 (大家應該知道我現在有兩個 LCD Mon) ,將來過渡 64bit 後反而會較慢等。而重點則是主機板的選擇少了很多,而且還需要外接聲效卡和 USB 2.0 / IEEE1394a 卡,使整個平台變得複雜了。不過,使用 Intel Xeon 3060 則比 AMD Athlon64X2 3800+ 快上很多 (大約 25% 吧)。使我可以利用 Virtual Machines [3] 作更多工作,例如可以直接把日常工作軟件安裝在 VM 入面,便可以減少我開啟另一部電腦的時間了。
註:
[1]:正確用語是 TDP (Thermal Design Power),定義有點不同。
[2]:Intel Conroe核心 (即 Core 2 Duo) 使用了 Core 架構,而採用 Core 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核心名字是 Woodcrest (Xeon 5000 系列)。 Intel 近來推出 DToS (Desktop on Server) 概念,把高階桌面處理器包裝成低階的伺服器級處理器 (即將推出的為 Xeon 3000 系列,採用 Conroe 核心),提供更便宜的伺服器方案。由於 Xeon 5000 系列至少都支援雙處理器 (共四核心) 運作,而 Xeon 3000 系列處理器則只支援一顆處理器,所以不會形成銷售架構重疊。
[3]:VM (Virtual Machines) 的概念其實已經很久了,不過到近年才在家用市場興起。安裝了 VM 軟件後,軟件會模擬另一部電腦出來,會有 BIOS 和 Boot 機畫面。可以安裝大部份主要的作業系統。例如,在一部 Windows XP 的電腦內安裝 VM,你便可以在 VM 內安裝 Linux。這個便是最簡單玩 Linux 而不會影響日常作業的方法。而 VM 即使有任何問題如 Hang 機,中了病毒等,都不會影響實體的電腦。
2006年8月13日
CS OCamp 2006
嗯,題目應該叫作「CSE OCamp 2006」,因為學系已經易名。不過,對於新的名字不太習慣。
其實,本來也有點想報名參加本年度的迎新營。但是最後因為沒有莊員陪同參加,便擱置了。昨天,和阿達等人打網球,到 LG7 吃鐵板,和阿達,Jacker 上了 Atrium 看他們跳 Campfire。雖然三個陌生人看著一大群新生跳舞其實很是無謂,但我們三人卻自得其樂......
Jacker 十時左右離開後,一直表現冷淡的達達居然問我想不想與他們一起跳。我當然不能「摺」起,便和他「出山」了。唉,明知跳 Campfire 是自己的弱項,還要戲醜,結果連步伐也跟不上,真屎......
阿達跳完 Campfire 便返 Hall 睡了,我本來也打算回家。但見下莊 (嗯,是我們的下莊) 和 groupmate Denise 對這個不速之客又沒有表現得特別厭惡,便留下和他們去滿記吃糖水。言談間說起 LG2,地基等科大聖地,又心思思想再走一回。在科大團團轉,很快已經是凌晨四時半 (有我在,那些 freshmen 想睡覺便難了)。本來打算離開,但最後還是和他們玩 Black Magic 直至天亮。
我雖然是久經訓練,但畢竟年事已高 (汗...),而且實習期間生活正常。對於一晚的通頂已經很不習慣了 (無錯,Year 2 的時候是「習慣」通頂的)。只是 24 小時沒有睡眠,回家洗完澡便倒頭大睡了。
其實,本來也有點想報名參加本年度的迎新營。但是最後因為沒有莊員陪同參加,便擱置了。昨天,和阿達等人打網球,到 LG7 吃鐵板,和阿達,Jacker 上了 Atrium 看他們跳 Campfire。雖然三個陌生人看著一大群新生跳舞其實很是無謂,但我們三人卻自得其樂......
Jacker 十時左右離開後,一直表現冷淡的達達居然問我想不想與他們一起跳。我當然不能「摺」起,便和他「出山」了。唉,明知跳 Campfire 是自己的弱項,還要戲醜,結果連步伐也跟不上,真屎......
阿達跳完 Campfire 便返 Hall 睡了,我本來也打算回家。但見下莊 (嗯,是我們的下莊) 和 groupmate Denise 對這個不速之客又沒有表現得特別厭惡,便留下和他們去滿記吃糖水。言談間說起 LG2,地基等科大聖地,又心思思想再走一回。在科大團團轉,很快已經是凌晨四時半 (有我在,那些 freshmen 想睡覺便難了)。本來打算離開,但最後還是和他們玩 Black Magic 直至天亮。
我雖然是久經訓練,但畢竟年事已高 (汗...),而且實習期間生活正常。對於一晚的通頂已經很不習慣了 (無錯,Year 2 的時候是「習慣」通頂的)。只是 24 小時沒有睡眠,回家洗完澡便倒頭大睡了。
2006年8月8日
西部油彩龜
學 名:Chrysemys picta belli
原產地:美國北部和南部加拿大
棲息地:水流較慢的地方,半水棲性
家中養有一隻巴西龜,但自己比較喜愛在水中生活的龜隻。和肥 B 閒逛金魚街,看見不少高檔龜隻,由一百至千餘元不等,突然立下決心研究一番。終於,知道了完全生活在水中的水棲龜形像鱷魚,而且最便宜的「平背鱷魚龜」也要 $180。退而求其次,油彩龜是半水棲龜,索價 $98 - $168 不等,算是可以接受吧。最後,發現家中養著的巴西龜應該叫做「紅耳龜」,巴西龜只是約定俗成的叫法。令我無奈的是,紅耳龜也是半水棲龜......
雖然連比較闊綽的姑媽也認為沒有購買上百元一隻的龜龜,但是我終究買了,而且還買了三隻 -- 該店只剩下三隻,如果買兩隻的話,剩下的一隻實在太可憐了 -- 三隻龜經討價還價後值:$270。 雖然沒有幼稚得替牠們逐一命名,但是發現原來細心地看,是很容易分辨牠們的。 (順帶一提,牠們統稱小 B)
由於知道了家中的「密西西比紅耳龜」是半水棲,也得買一個新的水缸給牠。一個很酷的龜缸,類似魚缸,但設有側門。但是,龜龜對於新家好像不太習慣,花了兩天在敢在石上爬動。更加要四天後的今晚才夠膽在新買的「山洞」內睡覺 (因為我對住佢講左幾日:個山洞成舊水架,你唔好唔用呀!!)
原產地:美國北部和南部加拿大
棲息地:水流較慢的地方,半水棲性
家中養有一隻巴西龜,但自己比較喜愛在水中生活的龜隻。和肥 B 閒逛金魚街,看見不少高檔龜隻,由一百至千餘元不等,突然立下決心研究一番。終於,知道了完全生活在水中的水棲龜形像鱷魚,而且最便宜的「平背鱷魚龜」也要 $180。退而求其次,油彩龜是半水棲龜,索價 $98 - $168 不等,算是可以接受吧。最後,發現家中養著的巴西龜應該叫做「紅耳龜」,巴西龜只是約定俗成的叫法。令我無奈的是,紅耳龜也是半水棲龜......
雖然連比較闊綽的姑媽也認為沒有購買上百元一隻的龜龜,但是我終究買了,而且還買了三隻 -- 該店只剩下三隻,如果買兩隻的話,剩下的一隻實在太可憐了 -- 三隻龜經討價還價後值:$270。 雖然沒有幼稚得替牠們逐一命名,但是發現原來細心地看,是很容易分辨牠們的。 (順帶一提,牠們統稱小 B)

由於知道了家中的「密西西比紅耳龜」是半水棲,也得買一個新的水缸給牠。一個很酷的龜缸,類似魚缸,但設有側門。但是,龜龜對於新家好像不太習慣,花了兩天在敢在石上爬動。更加要四天後的今晚才夠膽在新買的「山洞」內睡覺 (因為我對住佢講左幾日:個山洞成舊水架,你唔好唔用呀!!)

2006年8月3日
Add Course
進入 Year 3 的階段的課程選擇時間 (時間比低屆別的早),感覺有點奇怪。踏入 Year 3,終於嘗到「任意選擇」的樂趣。很多科目都有百幾個位, add course 可以慢慢來, add 完 drop 番再 add 過都得。
不過,到底我還欠甚麼課程才可以畢業呢? 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其實都有點兒擔心,唯有今個學期盡量多選已知要讀的科目,可以在最後學期才研究欠了甚麼。
不過,到底我還欠甚麼課程才可以畢業呢? 到現在仍然是一個謎。其實都有點兒擔心,唯有今個學期盡量多選已知要讀的科目,可以在最後學期才研究欠了甚麼。
黃金高登
昨天替雞腸在高登選購了一些新產品升級電腦,一時間感觸良多。
由於雞腸要下班才來,我預早替他選了一個「心水組合」,並到一些小店格價。高登商場很有商業社會的味道 -- 規模大的店子愈做愈大:小店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這當中的利弊實在是夾纏不清,有人以為大鋪的價格會比較便宜,以我的經驗其實並不盡然,因為自組電腦的市場和空間根本就不大,出售散裝電腦的利潤極低。以組裝整套電腦來說,各家店鋪的差價不會超過一百元。而且,我通常會選用大廠出品,這類產品的差價就更少了。
比較喜歡小店,因為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一向以來都會到同一間店鋪購買電腦零件,和店中的員工都有說有笑 (事實上,店中有一半人是我看著他們入行的)。當中建立的互信十分難得:我根本不會叫他便宜一些,因為我信他們給的價錢是全場最便宜的:他們和我的討論是建設性的,因為他們都尊重我的見解。有一次,我到別家店鋪購買零件,被兩個店員質疑我的選擇,還一副「我熟定你熟」的咀臉,實在氣得我七竅生煙。經過數次同類事件,我終於體驗到熟客其實並不只是高人一等的感覺而已。而這種熟客的感覺也不會在大鋪找到,因為它們有太多的客人了。
今天,一向光顧的店鋪已不復存在了。我行了數間小店,終於找到一間比較合眼緣的。價錢合理,但雞腸說想多走一會格價,我便帶他到全場最大的店鋪報價了。「大鋪」店員一看到我手上由別家「小店」鋪得來的價單,趾高氣揚 (沒有誇張) 地說道:「這間是甚麼來的,店名也沒聽說過」。雖然這句說話和待客之道壓根兒沒有互相抵觸之處,但總之我聽了這句話便渾身不自在。
格價後,大鋪反而缺貨居多,想來是這一陣子的生意比預期好吧。嘗試接納大鋪提供的次選,但過不到自己的良心 (用料相差甚遠,店員居然說兩者實際上沒有分別......當然,在未壞掉之前是不能說有分別的...)
回到小店,細問之下,發現招待我的店員只有不足半桶水的斤量。小店只有兩位店員和老闆娘三人。另一位店員比較忙,只能回應重點的問題。不過,這位點員倒也有點常識,雖然,和從前相熟店鋪中最熟的店員還差很遠。兩位店員性格都很好 (一直覺得是性格的關系,大家也想想吧),對於我提出的見解一位像上課的學生一樣尊心聽講,一位則不置可否。今天是我第一次光顧,當然不會預期他們和我討論下去,不置可否已經是難得的表現。
以往,我有九成的經驗都是被「大番轉頭」,誓要把自己當成專業售貨員,但又不知道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論在場中專家看來簡直連笑話也不如。例如一次和雞康去灣仔買 USB Flash Disk,向中年店員問及各產品的速度,我已經很客氣地問:「這款在包裝上寫著是 18 MB/s ,不知那一款有多快呢? 可否把包裝取出來讓我看看?」,那店員隨隨便便地說:「那款? 50 啦,係架喇」。天哪 !! USB 的實際運行速度不會超過 30 MB/s,隻手指要咁快黎托咩... 吹水都合理 d 啦。這種情形其實很常見,所以,「不知為不知」的態度是很值得人尊敬的。
最後,新入行的店員透露我是第一位替他開單的客人,我心想,也只有我這種「有教無類」的人才能忍受那人的水平而向他講解我的選擇。而在等待取貨的時間,那位店員居然向我問及他家中電腦的疑難,真令人哭笑不得,不過,我卻也很欣賞他的可愛。
由於雞腸要下班才來,我預早替他選了一個「心水組合」,並到一些小店格價。高登商場很有商業社會的味道 -- 規模大的店子愈做愈大:小店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這當中的利弊實在是夾纏不清,有人以為大鋪的價格會比較便宜,以我的經驗其實並不盡然,因為自組電腦的市場和空間根本就不大,出售散裝電腦的利潤極低。以組裝整套電腦來說,各家店鋪的差價不會超過一百元。而且,我通常會選用大廠出品,這類產品的差價就更少了。
比較喜歡小店,因為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一向以來都會到同一間店鋪購買電腦零件,和店中的員工都有說有笑 (事實上,店中有一半人是我看著他們入行的)。當中建立的互信十分難得:我根本不會叫他便宜一些,因為我信他們給的價錢是全場最便宜的:他們和我的討論是建設性的,因為他們都尊重我的見解。有一次,我到別家店鋪購買零件,被兩個店員質疑我的選擇,還一副「我熟定你熟」的咀臉,實在氣得我七竅生煙。經過數次同類事件,我終於體驗到熟客其實並不只是高人一等的感覺而已。而這種熟客的感覺也不會在大鋪找到,因為它們有太多的客人了。
今天,一向光顧的店鋪已不復存在了。我行了數間小店,終於找到一間比較合眼緣的。價錢合理,但雞腸說想多走一會格價,我便帶他到全場最大的店鋪報價了。「大鋪」店員一看到我手上由別家「小店」鋪得來的價單,趾高氣揚 (沒有誇張) 地說道:「這間是甚麼來的,店名也沒聽說過」。雖然這句說話和待客之道壓根兒沒有互相抵觸之處,但總之我聽了這句話便渾身不自在。
格價後,大鋪反而缺貨居多,想來是這一陣子的生意比預期好吧。嘗試接納大鋪提供的次選,但過不到自己的良心 (用料相差甚遠,店員居然說兩者實際上沒有分別......當然,在未壞掉之前是不能說有分別的...)
回到小店,細問之下,發現招待我的店員只有不足半桶水的斤量。小店只有兩位店員和老闆娘三人。另一位店員比較忙,只能回應重點的問題。不過,這位點員倒也有點常識,雖然,和從前相熟店鋪中最熟的店員還差很遠。兩位店員性格都很好 (一直覺得是性格的關系,大家也想想吧),對於我提出的見解一位像上課的學生一樣尊心聽講,一位則不置可否。今天是我第一次光顧,當然不會預期他們和我討論下去,不置可否已經是難得的表現。
以往,我有九成的經驗都是被「大番轉頭」,誓要把自己當成專業售貨員,但又不知道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論在場中專家看來簡直連笑話也不如。例如一次和雞康去灣仔買 USB Flash Disk,向中年店員問及各產品的速度,我已經很客氣地問:「這款在包裝上寫著是 18 MB/s ,不知那一款有多快呢? 可否把包裝取出來讓我看看?」,那店員隨隨便便地說:「那款? 50 啦,係架喇」。天哪 !! USB 的實際運行速度不會超過 30 MB/s,隻手指要咁快黎托咩... 吹水都合理 d 啦。這種情形其實很常見,所以,「不知為不知」的態度是很值得人尊敬的。
最後,新入行的店員透露我是第一位替他開單的客人,我心想,也只有我這種「有教無類」的人才能忍受那人的水平而向他講解我的選擇。而在等待取貨的時間,那位店員居然向我問及他家中電腦的疑難,真令人哭笑不得,不過,我卻也很欣賞他的可愛。
訂閱:
文章 (Atom)